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皮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是药物过敏试验,也就是做皮试。

在应用某些可能会致敏的药物前,先皮内注射小剂量的药液,来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
常用部位在前臂掌侧下段,这个部位皮肤较薄、肤色较浅,易于进针和观察结果。

皮内注射还可用于预防接种,常用部位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孩子出生后按照计划免疫需要接种多种疫苗,其中的卡介苗就是进行皮内注射的。
如果注射途径选择不正确会影响接种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
护士在用药前要熟悉药品特性和给药途径,做到安全用药。

第三个目的是 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部位在局部麻醉处。
做皮试前还需要进行床旁评估,重点了解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如果患者有该种药物的过敏史是不能再次用药的,如果患者家里人有这种药物的过敏史或者患者有其他药物的过敏史,要慎重用药
接下来准备注射用物,根据注射卡准备药物
备好药后放入无菌容器内
消毒液准备75%的乙醇,而不用碘消毒剂,你知道为什么吗?
原因有两个,第一碘消毒剂的色泽可能影响皮试结果的观察,
第二有些人对碘过敏。
对乙醇过敏的,一般用生理盐水代替乙醇
另备急救药: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2ml注射器2支
急救药一定要准备,下面大家看一个案例
某护士为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注射过程中患者主诉头晕、胸闷,随即晕倒。护士见状赶紧叫医生进行抢救,同时回治疗室去取肾上腺素返回给患者注射,虽然医护人员尽了最大努力依然没能挽救患者生命。事后患者家属将医院告上法庭,认为患者死亡与医院有关
这场官司谁能赢呢?
我们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因为护士没有按要求准备急救用药盐酸肾上腺素,违反操作规程,延误了抢救时机,医院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备齐用物,准备好药液就可以去注射了

核对床尾卡
确认患者
向患者解释
取得合作
沾消毒液消毒皮肤

注射前再次核对药物

取出注射器
检查排气
将药物推至整刻度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即可注射。作皮试时注射药液0.1ml ,可以看到局部皮肤变白,毛孔增大,注射部位的皮肤隆起像黄豆大小,如果没有这些表现可能是进针过深或注射剂量不足
这段视频是皮内注射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要注意进针的角度、深度,注射的剂量要准确注射后手消毒,看表记录皮试时间,再次核对药物、安置患者。还要告知患者三件事
第一皮试做好了,什么时间看结果,第二看结果之前不能搔、抓、按压皮丘,20分钟内不能离开病房,第三如果出现胸闷,气促、身体发痒等不适赶紧按呼叫器通知护士。
告知的内容护士一定要说,而且要说具体,必要时请患者复述一遍,以免出现意外或医疗纠纷。
整理好用物后离开病房,不要忘了按时观察皮试结果哦。
今天我们以青霉素皮试为例学习了皮内注射,其中重点强调了准备抢救药品,询问三史,注射部位,进针角度、深度,注射剂量,注射后告知的内容,操作中还要特别注意三查七对、无菌操作,保障用药安全。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想不想试试呢?我们课堂上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