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绪论
  •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 2.1 平面布局  概述
    • 2.2 平面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
    • 2.3 艺术形象
      • 2.3.1 屋顶式样
      • 2.3.2 建筑的形式
    • 2.4 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 2.4.1 主要建筑材料
      • 2.4.2 结构形式
    • 2.5 装饰艺术特点
      • 2.5.1 木雕
      • 2.5.2 砖雕
      • 2.5.3 石雕
      • 2.5.4 琉璃
      • 2.5.5 泥塑
      • 2.5.6 彩画与壁画
    • 2.6 城市规划的特点 概述
      • 2.6.1 政治性因素
      • 2.6.2 里坊制与钟鼓楼
    • 2.7 中国古代建筑制度
      • 2.7.1 建筑等级制度
      • 2.7.2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屋顶式样
      • 2.7.3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开间数
      • 2.7.4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建筑色彩
      • 2.7.5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彩画式样
      • 2.7.6 工官制度
    • 2.8 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
      • 2.8.1 中国古建筑的南北差异
      • 2.8.2 地理气候条件
      • 2.8.3 社会历史条件
      • 2.8.4 文化
  • 3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其艺术特点
    • 3.1 城防建筑
      • 3.1.1 城防建筑概述
      • 3.1.2 城防建筑实例
    • 3.2 宫殿建筑
      • 3.2.1 北京故宫
      • 3.2.2 其他宫殿建筑
    • 3.3 坛庙建筑
      • 3.3.1 天坛
        • 3.3.1.1 “形”的象征
        • 3.3.1.2 “色彩”的象征
        • 3.3.1.3 “数”的象征
      • 3.3.2 祠、庙
        • 3.3.2.1 孔庙和文庙(上)
        • 3.3.2.2 孔庙和文庙(中 )
        • 3.3.2.3 孔庙和文庙(下)
    • 3.4 陵墓建筑
      • 3.4.1 陵墓建筑 概述
      • 3.4.2 陵墓建筑——构造形式
    • 3.5 宗教建筑
      • 3.5.1 宗教建筑 概述
      • 3.5.2 佛教建筑
      • 3.5.3 道教建筑
      • 3.5.4 塔
      • 3.5.5 石窟
    • 3.6 园林艺术
      • 3.6.1 皇家园林
      • 3.6.2 私家园林
    • 3.7 书院建筑
      • 3.7.1 选址与环境营造
      • 3.7.2 自由的讲学
      • 3.7.3 祭祀文化
      • 3.7.4 岳麓书院
    • 3.8 祠堂建筑
    • 3.9 会馆建筑
    • 3.10 民居
      • 3.10.1 合院式民居
      • 3.10.2 天井院落式民居
      • 3.10.3 窑洞式民居
      • 3.10.4 干栏式民居
      • 3.10.5 土楼式民居
      • 3.10.6 碉楼式民居与毡包式民居
    • 3.11 桥
    • 3.12 牌坊
  • 4 古建筑保护问题
    • 4.1 古建筑保护问题 概述
    • 4.2 古建筑问题的根源
    • 4.3 消失的古建筑(上)
    • 4.4 消失的古建筑(下)
    • 4.5 外国实例
    • 4.6 本人保护作品
  • 5 阅读
    • 5.1 阅读
  • 6 问卷调查
    • 6.1 问卷调查
地理气候条件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建筑的地域特色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地域广袤,东南西北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建筑是需要适应地理气候条件的,例如北方四合院宽阔,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民居要尽可能多吸收日照,而不需要太多考虑防雨;南方民居狭小的天井,是因为南方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民居最需要的是考虑防日照和防雨;西北窑洞民居是因为处在黄土高原极度干旱的地区,几乎不用考虑防潮和防雨的问题;而西南山地的干栏式民居则恰好相反,重点考虑的就是防雨防潮和通风干燥的的问题。

                                                                 北京四合院内景

   

 





                  山西四合院内景                                             南方天井院内(湖南双峰)  

在中国传统语言中,“土木”一词就是指的建筑,它实际上与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有关。“土”和“木”是指建筑的两个起源,一个北方,一个南方。北方起源于“土”;南方起源于“木”。从建筑的起源来看,应该说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有两个——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而“土”和“木”就正是这两种文明在住宅建筑上的表现。

北方地理气候寒冷而干燥,原始住宅起源于“穴居”,不仅中国,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都证明,在北方寒冷地带的原始住民都有“穴居”的习惯。洞穴周围厚厚的土石,把洞内和洞外的空气隔绝开,起到天然的保温隔热作用,住在洞内冬暖夏凉。所以直到建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时代,一些地方的人们还在坚持着“穴居”的生活方式。西北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今天仍然沿用着窑洞的居住方式。而窑洞实际上就是古代穴居的一种延续,只是比古代做得更讲究、更精致了而已。

                                                    南方天井院(重庆酉阳)

与北方相反,南方的地理气候是炎热、潮湿,多山多水。人们居住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通风凉爽、防潮防雨、防虫蛇。最初人们是在树上借用大树的枝丫来搭建窝棚,这种类似于鸟巢的居住方式叫“巢居”。后来发展为“干栏式建筑”,南方称其为“吊脚楼”。这种建筑形式满足了南方地区炎热潮湿气候下的居住需要,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山区,不仅气候条件的不利,地形地貌也带来很多限制。这些地区山多田地少,像贵州、四川、云南、广西以及湖南西部的湘西,都是这类地形。有的地方山地甚至占到90%,只有10%左右的平地。这很少的一点宝贵的平地,就只能用来种粮食,绝不能让住宅建筑再占掉平地。于是住宅就只好建到山坡上去,所以西南地区的这些省份,干栏式民居数量最多。

                                                       南北建筑起源的过程

从上述南北两方建筑的发展进化过程来看,北方的居住方式由最初的“穴居”发展到“半穴居”,再由“半穴居”发展到完全的地面建筑,仿佛是从地里面长出来;而南方的原始居住方式则由最初的“巢居”发展到干栏式建筑(吊脚楼),再由干栏式进而发展到地面建筑,仿佛是从树上落下来的。这个从地里长出来就是“土”,从树上落下来的就是“木”,“土木”二字就代表了中国建筑的起源。

                                                             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

                                                           宁波田螺山遗址

“土”和“木”是中国建筑的两个起源,同时也是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北方建筑起源于“土”,是一种“土”的风格。所谓“土”的风格就是厚重、敦实,厚厚的墙壁;厚厚的屋顶;小小的门洞、窗洞;屋顶翼角起翘比较平缓;细部装饰也比较粗犷。南方建筑起源于“木”,是一种“木”的风格。所谓“木”的风格就是轻巧、精细,薄薄的墙壁;薄薄的屋顶;开敞通透的门窗;高高翘起的屋顶翼角;细部装饰也极其精致细密。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北方窑洞民居

这两种风格特征并不只限于真正的“土”建筑和“木”建筑本身,事实上在原始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北方由“土”建筑(洞穴)逐渐发展为砖木结构建筑,南方建筑也由原始的纯木结构发展为砖木结构,南北两方逐渐趋同。但是“土”的风格和“木”的风格却仍然延续着,直到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北方和南方的传统建筑,仍然如此。北方建筑是敦实厚重的“土”的风格,南方建筑是轻巧精致的“木”的风格。

北方建筑的屋角起翘平缓(北京故宫乾清宫)                              山西洪洞广胜上寺毗卢殿

材料的性能虽然是导致“土”和“木”两种风格差异的初始原因,但是地域气候条件所造成的自然特征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不仅仅是北方建筑厚重敦实,南方建筑轻巧精致;北方人也体格高大,性格粗犷,南方人也体格矮小,性格细腻;就连北方的蔬菜瓜果也硕大粗壮,南方的蔬菜瓜果也瘦小纤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特性与它们所生长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筑也是如此。

   

 

   

 

   

       山地吊脚楼(湖南永顺)                                          南方建筑屋角起翘陡峭(张家界普光寺)

 

 

 

          上海豫园                                                      苏州文庙大成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