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概念
上一节
下一节
人一生成就的大小,除客观因素外,其人格心理特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人格素质与一个人的成才密切相关。“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丁语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人格”一词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意义也颇为笼统,迄今为止尚无公认的定义。有人将其等同于个性,也有人从道德意义上评价人格。
人格包括人格动机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和自我监控系统。人格动机系统即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积极性,由需要、动机、兴趣、目的、志向、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构成;心理特征系统即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影响个人活动的效能和风格,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自我监控系统即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这三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在长期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既有稳定性(习惯性),也有整体性,还有差异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一定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因此,人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人格也是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体现,把人格简单地社会化或生物学化,或把人格理解为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的混合物则是极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