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 1.1 职业与职业生涯
    • 1.2 全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
    • 1.3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 2 自我探索——职业兴趣
    • 2.1 自我兴趣探索
    • 2.2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 2.3 兴趣与职业生涯发展
    • 2.4 分享与练习
  • 3 自我探索——性格
    • 3.1 性格与性格理论
    • 3.2 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
    • 3.3 对性格的理解
    • 3.4 性格与职业
    • 3.5 分享与练习
  • 4 自我探索——技能
    • 4.1 技能的定义与分类
    • 4.2 对自我技能的探索
    • 4.3 技能与职业
    • 4.4 分享与练习
  • 5 自我探索——价值观
    • 5.1 价值观
    • 5.2 探索个人价值观
    • 5.3 价值观与职业
    • 5.4 分享与练习
  • 6 探索工作世界
    • 6.1 我们的困惑
    • 6.2 工作世界的宏观现状
    • 6.3 有关职业的微观事实
    • 6.4 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
  • 7 决策与行动计划
    • 7.1 决策的含义及其风格
    • 7.2 职业决策中的挑战
    • 7.3 应对职业决策中的挑战
    • 7.4 目标的设立与行动计划
  • 8 求职行动
    • 8.1 求职目标
    • 8.2 求职准备及渠道
    • 8.3 简历
    • 8.4 面试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一.职业选择理论

(一)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他的《选择职业》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人职匹配”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与之相对应,每一种职业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一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和兴趣同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性质和条件要求越接近,工作效率就越高,个人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每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进行合理的人职匹配。

(二)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

“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其基本思想是: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的反映和延伸,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个人在适宜自己人格的职业环境中可以充分施展技能和能力,表达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完成使命。该理论的实质在于择业者的人格特点要与将选择从事的职业类型相适应。

霍兰德将个体的人格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相应地,职业也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调查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开拓型、常规型。

二.职业锚理论

施恩认为,个人在工作选择和发展过程中遵循个人需要、动机和价值观进行不断的探索,以获得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逐步明确个人的需要与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特长及今后发展的重点,在潜意识里确定自己长期稳定的职业定位,最终,所有的工作经历、兴趣、资质等便集合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职业锚”。

施恩教授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能确定一件事情,使他的动机、能力、价值观统一起来,并能深刻而清晰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他就找到了自己的职业锚。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我到底想做什么?(自己的动机和需要)

我到底能做什么?(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我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

1.金斯伯格的职业选择三阶段理论

(1) 幻想期。幻想期指1l岁之前的儿童时期。

(2) 尝试期。尝试期指11~17岁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3) 现实期。现实期指17岁以后的青年和成年期。

2.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舒伯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 :

(1) 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从出生到14岁这一时期。该阶段属于认知阶段 

(2) 探索期。探索期是指从15岁到24岁这一时期。该阶段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 

(3) 建立期。建立期是指从25岁到44岁这一时期。该阶段属于选择、安置阶段 

(4) 维持期。维持期是指从45岁到64岁这一时期。该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 

(5) 衰退期。衰退阶段是指从65岁到退休这一时期。该阶段属于退休阶段 

3.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格林豪斯(Greenhaus)则主要从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的角度对职业发展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1)职业准备阶段。典型年龄段为0~18岁。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

(2)进入组织阶段。典型年龄段为18~25岁。进入组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应聘者的身份出现在就业市场上,在获取充足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各方面都较为满意的职业。

(3)职业生涯初期。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4)职业生涯中期。典型年龄段为40~55岁。职业生涯中期的主要任务是重新评估早期职业发展历程,重新确认或修改职业目标,做出成年中期的合理选择,在工作中继续保持较强的工作能力。

(5)职业生涯后期。典型年龄段为55岁直至退休。职业生涯后期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

4.利文森的成年人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我国学者的观点

1.孔子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

我国学者很早就对人生的基本阶段做了划分。孔子根据其亲身经历,将人生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篇》)其基本含义是:三十岁确立人生目标,四十岁就不会困惑了,五十岁就会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较客观地了解自己。孔子的观点对以后的学者研究职业生涯管理和人们实践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2.廖泉文人生发展阶段的“三三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