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35.3 胀病的治疗
胀病的治疗

黄帝问岐伯道:《胀论》上指出,胀病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产生时就应该立即用泻法外泄其内在邪气,若发胀部位距足三里穴较近的针泻一次,较远的针泻三次。而有时针泻三次仍不见效,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此前所说的针泻一次或三次就可治愈的是指针正好刺入肌肉的空隙,刺中了气血输注的穴位。如果刺不中气血输注的穴位,则邪气依然存在于体内而并未外泄;刺不到肌肉空隙,则经气仍然不得运行,甚至可能使邪气上越至肌肉,进而扰乱卫气的正常循行,阴阳营卫之气相互排斥。针对这种胀病的治疗,应当采用泻法但没有采用,所以上逆之气不得下泄,若已刺三次邪气仍不下泄的,必须更换其他部位以刺之,直到邪气得以下泄为止。如果邪气还没外泄的,就再换穴位进行针刺,这样胀病就可彻底治愈,而且不会有什么害处。对于胀病,在治疗时必须审察其脉象,依据脉象来确定采用补法还是泻法,如同以槌击鼓必有响声,胀病怎能不消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