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35.2 胀病的表现
胀病的表现

黄帝说:我很想听你讲一下胀病产生时的症状。岐伯回答说:心胀的症状为心烦气短,坐卧不安;肺胀的症状为胸中虚满,气喘咳嗽;肝胀的症状为胁下胀满疼痛并影响到小腹;脾胀的症状为呃逆连连,四肢闷胀不舒,肢体沉重而不能胜衣,坐卧不安;肾胀的症状为腹中胀满致使背脊不畅,腰髀部疼痛。

皮肤发胀的原因

胀病的产生是由于体内气机逆乱而导致的,包括皮肤胀、脉胀等。

六腑胀的症状如下:胃胀的表现为腹中胀满,胃脘疼痛,鼻中常常闻到焦臭的气味,无食欲,大便不利;大肠胀的表现为肠内濯濯鸣响且伴有疼痛,若病发于冬季同时又感染寒邪,就会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小肠胀的表现为小腹胀满,牵引腰部疼痛;膀胱胀的表现为小腹胀满且小便不通;三焦胀的表现为气充塞于皮肤中,用手按时浮而不坚实;胆胀的表现为胁下胀痛,口舌发苦,叹息频频。

上述五脏六腑的胀病,其产生和治疗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只要明确了营卫气血运行逆顺的道理,采用了正确的针刺手法,病很快就能治好。倘若虚证采用了泻法,实证采用了补法,则人体内的神气就会耗散致使邪气内侵,正气外散,真气不能内守,这是低劣的医术所造成的恶果,易致人夭折。如能正确做到补虚泻实,就可使神气固守于体内,逐步充实其空虚的躯体,这样做的人就可以被称为高明的医生。

黄帝问:胀病是怎样产生的?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岐伯回答说:人体内的卫气,正常情况下,常常沿着血脉有序地循行于分肉之间,其循行方向有逆顺的差别,且昼行于阳经,夜行于阴经,与脉中的营气相随而行,这样才能遵守自然界阴阳变化的正常规律。五脏之气的交互运行,就像四季变化一样有固定的次序,以此使得食物得以正常地化生精微营养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