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29.1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黄帝说:我听说你的先师还有许多心得并没有记载于竹简上,我想听听这些心得并牢牢记于心内,然后因病以用之,从大的方面讲可以用来治疗民众所生的疾病,从小的方面讲可以用来保养自己的身体,使百姓摆脱疾病之扰,上下亲善,造福后代,让子子孙孙不再为疾病担忧,并让这些宝贵经验世代流传,我可以听你讲讲吗?岐伯回答说:您考虑得真深远啊!无论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没有用逆行于固有规律的方法能治理好的,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才能行得通。所谓“顺”,并非仅指医学上阴阳、经脉、气血的和顺,还指对待百姓都要顺应他们的意志。

黄帝问:怎样做才算是顺应他们的意志呢?岐伯回答说:到达一个国家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进入一个家庭先要清楚他家的忌讳,登堂时要知道人家的礼节,医生采取治疗方法时也要询问病人怎样才觉得适宜。

黄帝问:怎样做才使病人觉得适宜呢?岐伯回答说:由于体内热聚而导致多食易饥的消渴病人,适宜采用属寒凉的治法;对于体内有寒的病人,适宜采用属温热的治法;胃内有热则食物容易消化,使人常感饥饿且胃中空虚难耐,导致肚脐以上的皮肤皆发热;肠中有热,则会排出像黄色稀粥一样的粪便,致使肚脐以下的皮肤均发热;胃中有寒,则腹部胀满;肠中有寒,则肠鸣易泻;胃中有寒且肠中有热,就会出现腹部胀满且泄泻的症状;胃中有热且肠中有寒,则会出现易饿而又有小腹胀痛的症状。

黄帝说:胃有热想吃寒食,肠有寒想吃热食,两者发生冲突,怎样做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呢?尤其那些王公大人及食肉之人,都性情骄纵,恣意孤行,瞧不起别人且不听劝阻,如果规劝他们遵守医嘱则违背其意愿,若顺着他们的意愿就会使病情加重。在这种情况,又该怎样使他们觉得适宜呢?治疗时又应先从哪里入手呢?岐伯回答说:人之本能没有不害怕死、不喜欢快乐地活着的,告诉哪些对身体有害,哪些对身体有益并指导他如何做,不这样做将会有什么样的痛苦,那么即使是不通情理的人,哪里会有不听劝告的呢?

黄帝问:那么怎样治疗呢?岐伯回答说:治疗发生在春夏季节的病变,应先治疗其外在的标病,然后治疗内在的本病;治疗发生在秋冬季节的病变,应先治疗内在的本病,然后治疗外在的标病。

黄帝说:对于那些意愿与病情治疗需要相矛盾的又如何使病人觉得适宜呢?岐伯回答说:要使这样的病人觉得适宜,必须在穿衣方面,使其感觉寒温适中,天冷加衣不要使他冻得发抖,天热去衣不要让他出汗;饮食方面,不要让他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这样寒温适中,真气就能内守,邪气也就无法进一步侵害人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