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23 第二十三 热病
第二十三 热病

本篇分析了偏枯病和痱病的区别,论述了热病的发展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法,阐述了热病在不同表现时对九针针具的选择和治疗原则。介绍了热病发作时禁止用针刺治疗的一些情况和治疗热病时常用的五十九个穴位。

偏枯病的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且疼痛,如果病人言语如常,神志清醒,说明病邪在分肉腠理之间,还没进入内里。治疗时可以让病人卧床并发汗,再用大针刺治,补益不足的正气,祛除有余的邪气,就可以康复了。

痱病的症状表现为,全身没有疼痛的感觉,四肢弛缓,但不能屈伸,神志有些混乱,但不严重,语言模糊,但还可以分辨,说明病情较轻,还可以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已经不能言语的,就难以治疗了。如果痱病先起于阳分,而后深入阴分,治疗时应该先针刺阳经,后刺阴经,针刺的程度应该比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