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22.3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

风逆病的表现为突发的四肢肿胀,身体像被水淋一样发冷颤抖,嘴里发出欷歔的声音,饥饿的时候心中烦闷,吃饱以后动扰而不宁。治疗的时候应该针刺手太阴肺经和与之相对应的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如果有肌肉发冷的症状,就选取上述经脉的荥穴进行治疗;如果有骨骼发冷的症状,就选取上述经脉的井穴和经穴进行治疗。

厥逆病的表现为,两脚突然发冷,胸中疼痛像要裂开一般,肠子疼得像刀切一样,心中烦乱不能吃饭,脉搏无论大小都兼涩象,如果身体温暖,可取足少阴经的穴位,如果身体发冷,可取足阳明经的穴位。身体发冷的用补的方法治疗,身体温暖的应该用泻的方法治疗。

厥逆病的表现为腹胀,肠鸣,胸中满闷而呼吸不利。治疗时应针刺胸部之下的两胁间的穴位,将手放在胁部,当病人咳嗽时,感到应手而动的地方就是穴位;再取背部的穴位,用手按压该穴位时,患者马上感到舒服畅快。

要是有小便不通的症状,就针刺足少阴经、足太阳经,并用长针刺骶骨之上的穴位。如果感到气向上逆行,就针刺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的腧穴;气逆行较严重的,就应该针刺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上利于行气的腧穴。

正气衰弱而全身战栗的病人,说话时言语间断还发出欷歔的声音,身体骨骼酸重,四肢乏力,不愿活动,治疗时应取足少阴肾经之气,用补法。气息短促的病人,呼吸急迫而不能连续,身体只要一活动就会感到疲乏,呼吸更加困难,治疗时应取足少阴肾经,用补法,有血络淤阻的,应将瘀血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