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22.1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

眼角凹陷于面颊一侧的,称为“锐眦”;眼角内侧靠近鼻一侧的,称为“内眦”。上眼皮属于外眦,下眼皮属于内眦。癫病开始发作时,病人先是感觉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并觉头部沉重疼痛,双眼直视,眼睛发红。而在严重发作时就会心中烦乱。诊断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其天庭部位的色泽来判断其病是否将要发作。治疗这一类型的癫病时应取手太阳经、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的穴位,针刺将其恶血泄出,等到其血色由紫暗转变为正常以后停针。癫病发作的时候口角歪斜、啼哭、呼叫、气喘、心悸等症状随即出现,此时应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进行治疗,采用缪刺法,根据其牵引的方向,向左侧牵引时就在右侧经脉的穴位上施针,向右侧牵引时就在左侧经脉的穴位上施针,针刺出血,直到血色变正常之后才能停针。癫病开始发作的时候会出现身体僵硬、脊柱疼痛的症状,据其具体发病部位,治疗时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放血,等到血色变得正常之后才能停针。

要想很好地治疗癫病,需要医生常与患者住在一起,观察其发病过程中的情况和变化,根据其症状的特点,判断出病邪的部位,并断定发病时应该取何经穴治疗。当病发作时,取邪气最盛的经脉,选适当的穴位用泻法针刺,并将血放在一个葫芦里,等到这个病人再次发病时,这个葫芦中的血就会自己动起来。如果不动,便灸穷骨二十壮,穷骨就是骶骨,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病已经深入骨中的癫病,在腮、齿的各腧穴及分肉之间,因邪气壅滞而胀满,骨骼强直,出汗,胸中烦闷。要是呕吐出大量的涎沫,气泄于下,这就是难以治愈的病症。病深入到筋的癫病,身体弯曲不伸,筋脉拘挛抽搐,脉大,治疗时可以用针刺颈项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的方法。要是呕吐大量涎沫,气泄于下,也是不能治愈的病症。病深入到脉的癫病,表现为突然仆倒,四肢经脉都满胀而弛缓,要是经脉胀满的,就用针刺放血,使恶血全部流出;要是经脉不满,可以灸刺颈项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并灸距腰三寸的带脉穴,而这两个部位经脉上的分肉和腧穴,也都是可以酌情取用的。如果呕吐大量涎沫,气泄于下,就是无法治愈的死证。另外,癫病在发作时出现发狂的症状,也是不治的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