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17.2 五脏与七窍的对应
五脏与七窍的对应

五脏精气的盛衰常常可以由内向外从人面部的七窍反映出来。肺气通于鼻,肺的功能正常,鼻子才能分辨出各种气味;心气通于舌,心的功能正常,舌头才能分辨出各种滋味;肝气通于眼,肝的功能正常,眼睛才能分辨出各种颜色;脾气通于口,脾的功能正常,口中才能分辨食物的各种味道;肾气通于耳,肾的功能正常,双耳才能听见各种声音。五脏之气不调和,与其对应的七窍就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六腑之气不调和,那邪气就会滞留积聚而成痈。因此,如若邪气留在六腑之中,那阳脉就不能和顺通利;阳脉不和顺,阳气便会随之发生停歇、留滞;阳气留滞,就会相对的偏盛。邪气留在五脏之中,阴脉就不能和顺通利;阴脉不通利,会导致血流停滞;血流停滞就会使阴气过盛。如果阴气过盛,就会影响阳气,使其不能营运入内与阴气相交,这就叫作“关”;如果阳气太盛,就会影响阴气,使其不能营运外出与阳气相交,这就叫作“格”;如果阴阳二气都过盛,表里相隔,不能相互营运相交,就叫作“关格”。关格是阴阳不相交通的表现,出现关格,便预示着病人不能尽其天年而早亡。

经脉的长度

《内经》为了论述营卫之气在人体的昼夜运行次数,引入了经脉长度的概念,认为人体经脉的长度为16丈2尺,营卫之气一昼夜在人体运行50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