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10.5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心的经脉叫“手少阴经”,起于心中,由心的络脉而出,向下通

过膈膜,联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的脉络向上走行,并挟行于咽喉的两旁,此后再向上行而与眼球联络于脑的脉络相联系。直行的脉,从心与他脏相联系的脉络上行至肺,横出胁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行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下行肘内,沿臂内侧后缘,到掌内小指侧高骨尖端,入手掌内侧,沿小指内侧至尖端,与手太阳经相接。

手少阴心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咽喉干燥、头痛、口渴而想要喝水等症状,这叫作“臂厥病”。

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小肠(2),其支者:从心系(3),上挟咽(4),系目系(5),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6),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7),下肘内,循臂内后廉(8),抵掌后锐骨之端(9),入掌内后廉(10),循小指之内,出其端(11),此经脉联系的脏腑器官:心、小肠、肺。

名词解释

心系: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

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本经所主的心脏发生病变,为眼睛发黄,胁肋胀满疼痛,上臂和下臂内侧后缘疼痛、厥冷,或掌心热痛。治疗上面这些病症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虚的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速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取治。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寸口脉的脉象要比人迎脉的脉象大两倍;气虚,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