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9 第九 终始
第九 终始

本篇主要讲述了通过人迎脉和寸口脉的对比,判断病变所发生的经脉的方法。针刺的原理是调节阴阳之气使之平衡,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和经脉,季节的不同和病人形体强弱确定针刺的次数和深浅,介绍了十二种禁止针刺的情况,以及误刺后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关于针刺法的所有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终始》篇中找到。彻底了解掌握了《终始》中所记载的内容,并以五脏为纲纪,则阴阳各经的关系就确定了。阴经为五脏所主,阳经为六腑所主。阳经内的脉气来自于四肢末端,阴经内的脉气来自于体内五脏。所以在采用泻法刺针时,要迎着脉气的流动方向进针;在采用补法刺针时,要顺着脉气流动的方向进针。掌握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使阴阳之气调和。掌握了何时逆针何时顺针的规律,就可以使脉气得以调和。调和脉气的方法的根本就在于必须通晓阴阳的规律,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将这些刺法理论传给后代之前,必须歃血为盟,决不篡改,认真地对待它,刻苦地钻研它,使其发扬光大,若不重视它,就会使其散失,甚至消亡。如果无依据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运用它,则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