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8 第八 本神
第八 本神

本篇主要论述五脏所藏之神血、脉、营、气、精、神,以及情志变化会对五脏所藏之神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各脏发生病变时人体所表现出的病症。

黄帝问岐伯说:施用针刺的一般法则,首先必须以神气为依据。血、脉、营、气、精、神皆被五脏所藏,如果有人奢淫无度,恣意耗伤,则神就离其五脏而致精气散失,魂魄飘荡,意志恍惚,丧失智慧和思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上天加罪于我们还是我们自己的过错呢?什么叫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中的原委。

岐伯回答说:上天赋予我们的为“德”,大地赋予我们的为“气”,同时拥有天地之馈赠的称为“生”;化生为命的叫作“精”;阴阳两精结合而成的生命活力谓之“神”;伴随着神往来的叫作“魂”;与精同时出入的叫作“魄”;支配人的意识,主宰生命活动的叫作“心”;心有所回忆并形成欲念的叫作“意”;坚持并努力实现其所成欲念的,叫作“志”;为实现志向而反复考虑的,叫作“思”;基于思而预测未来的,叫作“虑”;考虑到未来而妥善对待当前事物的,叫作“智”。所以智者的养生之道,必定是顺应四时之气候的冷暖变化,坦然面对喜怒并安然处之,调节阴阳刚柔使之平衡,如此,则邪气不侵,能够永葆青春且长寿。

惊恐过度和思虑太多易伤神气,神气损伤则恐惧倍增,经气流散不止。因悲伤过度而伤及内脏的,经气耗竭以致丧失生命,喜乐过度则神气外散而体内不藏,忧愁过度则血气阻塞而不通,大怒不止则神志迷惑而难以治疗,恐惧过度则神气散失而体内无存。

心因惊恐过度或思虑太多而伤及所藏之神,神伤则恐慌畏惧而难以自控。长此以往则肌肉消瘦凹陷,毛发断落,气色苍白,到冬季水旺时就会受克而死。脾因忧愁而无法解脱,则伤及所藏之意,意伤则心胸憋闷,四肢无力,毛发断落,气色苍白,到春季木旺时就会受克而死。肝因悲伤过度而伤及所藏之魂,魂伤则使人狂妄而无精神,精神不振则行动失常,进而前阴萎缩,筋脉拘挛,两胁肋骨疼痛,毛发断落,气色苍白,到秋季金旺时就会受克而死。肺因狂喜狂乐而伤及所藏之魄,魄伤则人会发狂,发狂之人意识丧失,皮肤干燥,毛发断落,气色苍白,到夏季火旺时就会受克而死。肾因大怒不止而伤及所藏之志,志伤则易遗忘曾经说过的话,腰脊活动困难,毛发断落,气色苍白,到长夏土旺时就会受克而死。

恐惧不安而不得解脱则伤精,精伤则骨节酸痛、痿弱,四肢发冷,精液不时外流。所以说,五脏是精气在人体内的主要藏留之所,不得损伤,五脏损伤则所藏之精外泄而致阴不足,阴虚则不能化生阳气,阳气不能化生,生命就将停止。因此施用针刺治病时,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神情与病态,基于此进而了解其精、神、魂、魄、意、志的得失情况,若五脏精气耗失殆尽,就不可再用针刺治疗了。

肝脏主要用以贮藏血液,魂依附在肝脏之血液中,肝气虚则易生恐惧,肝气盛则易发怒。脾脏主要用以贮藏营气,意依附在脾脏之营气中,脾气虚则四肢不能活动,五脏缺少滋养也不能安和,脾气壅实则导致腹中胀满,小便不利。心脏主要用以贮藏经脉,神依附在心脏之经脉中,心气虚则易生悲哀,心气盛则大笑不止。肺脏主要用以贮藏血气,魄依附在肺脏之血气中,肺气虚则发生鼻塞,呼吸困难,肺气壅实则喘促胸闷,仰面呼吸。肾脏主要用以贮藏精气,志依附在肾脏之精气中,肾气虚则手足厥冷,肾气壅实则小腹作胀,五脏也不安和。所以治病时必须先仔细观察五脏疾病的症状,以了解经气的虚实情况,然后谨慎地加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