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5.2 形体与气血不同对针刺的影响
形体与气血不同对针刺的影响

黄帝说:人之五种不同形体之间的差别表现为:骨节大小不同,肌肉坚脆不同,皮肤厚薄不同,血液清浊不同,经气滑涩不同,经脉长短不同,血液多少不同以及经络的数目不同。我已经知道这些了,但这都是对身体强壮的平民百姓而言的。而那些王公贵族和终日食肉之人,他们往往身体柔弱,肌肉软弱,血气运行急速而滑利,在针刺治疗时,手法的快慢,进针的深浅,取穴的多少,与一般平民相同吗?

岐伯回答道: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在针治时怎么会相同呢?对于他们,经气运行急滑的宜快速出针,应用小针且浅刺;经气运行涩滞的宜慢出针,应用大针且深刺,并要留针。由此看来,针刺平民百姓,要深刺且留针;针刺王公贵族,由于其经气运行急速而滑利,宜浅刺并缓慢进针。

黄帝说:人体形气与病气的表现不相一致,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岐伯说:外表形气软弱,病气的功能表现为亢进,是邪气满实了,应当用泻法急泻其邪。反之,外表形气强健,病气的功能表现却低下,应当用补法急补其正。若形气、病气皆表现为不足,这是阴阳表里血气俱虚,此时,不宜用针刺治疗,针刺则更虚弱,进而导致内外阴阳俱竭、气血耗尽、五脏空虚、筋骨痿弱、精髓枯槁,老年人将会死亡,壮年人也因耗损严重而难以恢复。若形气、病气皆表现有余,这就是阴阳表里血气俱盛,应当立即用泻法去其邪,然后根据各经的虚实进行调治。所以说,凡是有余的应该用泻法,不足的应该用补法,就是这个道理。

不同人在治疗时的区别

人与人之间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等的不同,肌肉坚厚程度不同,血气运行的滑涩也不一样,针刺时所选用的针以及刺的深浅、速度等也要有所区别。

富贵之人

饮食精细,活动量少,所以身体比较柔弱,肌肉柔软。血气运行急速而滑利。所以针刺时宜快速出针,应用小针且浅刺。

平民百姓

饮食粗糙,活动量大,皮肤粗糙,肌肉坚硬。血气运行缓慢而艰涩。所以针刺时宜慢出针,应用大针且深刺,并要留针。

所以说,施用针刺治病若不懂得形气、病气逆顺之理及补泻之法,就会导致正气与邪气搏斗的情况,倘若对邪气满实之症误用了补法,就会使阴阳表里血气满溢于肠胃,肝肺的脏气胀满,阴阳之气错乱。倘若对正气虚衰之症误用了泻法,就会使经脉缺少营养而空虚,血气过于耗损而枯竭,肠胃运化无力,人也就会瘦得皮包骨,毫毛脱折,腠理憔悴,就可以预测其离死期不远了。

所以说,运用针刺的要领,在于懂得调和阴阳。阴阳调节平衡,精气才能充沛,形体与神气内外合一,神气就能内藏。所以说,技术高明的医生可调节阴阳之气,使之平衡;技术一般的医生往往扰乱经脉之气血;技术低劣的医生,则可能耗绝病人血气而危及其生命。所以说,技术低劣的医生,运用针刺治病应特别谨慎,务必要仔细审察五脏病情变化的情况其及与之相应的五脉脉象、经络虚实、皮肤柔糙之情况,然后对症取穴再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