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4.1.6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在进行针刺时,医生必须观察病人的气色,注意病人的眼神,从而了解病人的精神及正气是处于涣散状态还是有所恢复;辨别病人形体的强弱,听声音的变化,就可以了解邪正虚实的情况。然后右手进针,左手扶持针身,等到针下得气,即可出针。

凡是在针刺之前,医生必须先诊察脉象,知道了脏气的虚实,才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五脏的阴经在里面已经竭绝了,反用针补在外的阳经,则阳愈盛阴愈虚,这叫作重竭,重竭必然会致人死亡,但病人死亡时的表现是安静的。形成重竭的主要原因,是医者误治,违反了脏气阴虚理应补脏的原则,而取腋下和胸部脏气所出的腧穴促使脏气愈趋虚竭。如果五脏的阳气在外面已经虚竭了,反用针补在内的阴经,则阴愈盛阳愈虚了,引起四肢厥冷,叫作逆厥,逆厥也必然致人死亡,但病人死亡时表现得很烦躁。这也是由于医者误治,违反了阳气已虚理应补阳的原则,反而取四肢末端的穴位,促使阳气虚竭所致。

针刺已刺中病邪要害而不出针,反而会使精气外泄;没有刺中病邪要害而出针,就会使邪气留滞不散。如果出针太迟,损耗了精气,病情就会加重,甚至造成形体衰败;如果出针太快,邪气就会留滞,使肌肤上发生痈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