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61.1 有余和不足
有余和不足

黄帝问道:我看到《刺法》上说,有余的病应当用泻法进行治疗,不足的病应当用补法进行治疗。什么叫作“有余”?什么叫作“不足”呢?岐伯回答说:有余的病症有五种情况,不足的病症也有五种情况。您想问的是哪一种呢?黄帝说:我很想听您详尽地谈一谈所有的情况。岐伯回答说:神既有有余,又有不足;气既有有余,又有不足;血既有有余,又有不足;形既有有余,又有不足;志既有有余,又有不足。这十个方面的病理情况和表现各异。

黄帝问道:人体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这些部位都可能感染邪气而产生许多不同的疾病,产生的这些疾病又分别有虚实两种情况,现在先生却说,有余的病症有五种情况,不足的病症也有五种情况,这十种情况都是如何产生的呢?岐伯回答说:这十种情况均产生于人体五脏。五脏中的心脏主藏人体的神,肺脏主藏人体的气,肝脏主藏人体的血,脾脏主藏人体的肉,肾脏主藏人体的志,五脏分工不同,从而形成人体。人外在身体上的志意通达,与体内的骨髓相联系,于是形成了一个身心皆健康的机体。五脏乃人体的中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经脉这个通道来完成的,经脉的作用是运行气血至身体各部。人体内的气血不和,就会诱发许多疾病,所以诊断治疗都应当以经脉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