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60.4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黄帝说道:先生讲的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我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大概意思,但还不能很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具体部位,很想听您再讲一讲它们各自的分布和作用。岐伯回答说:这五十九个穴位分布在头上的共有五行,每行各五穴,共五五二十五个穴位,针刺时取这五行上的二十五个穴位,能够发散上行到头部的各阳经上逆的热邪。大杼、膺俞、缺盆、背俞左右各一穴,共计八个穴位,取这八个穴位能够排出胸中淤积的热邪。气街、足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左右各一穴,共计八个穴位,针刺这八个穴位能够排出胃中的热邪。云门、髃骨、委中、髓空左右各一穴,共计八个穴位,取这八个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排出人体四肢中的热邪。背部五脏腧的两旁,各有五个穴位,每个穴位左右各一穴,共计十个穴位,针刺这十个穴位可以排出五脏中的热邪。以上所述的这五十九个穴位,都是热邪侵袭人体所经过的部位,所以对这些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治疗由热邪引起的热病。

黄帝问道:人感染了寒邪就会进一步转变为发热,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寒邪亢盛到了极点就会转变为发热。

名词解释

荥穴、井穴

荥穴:五腧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井穴:五腧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意指此处脉气浅小,犹如泉水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