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48.1 六经病变与成因
六经病变与成因

十二地支配月建

古人确立了十二方位图,根据斗柄所指的位置又划分了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又与十二地支相配。一个地支与一个月份相对,称为月建,如图所示。

太阳经病变之所以出现腰肿和臀部疼痛的症状,是因为正月建寅,属太阳,正月虽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但阴寒之气尚盛,阳气还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出现腰肿和臀部疼痛。有的病人阳气偏虚而发生足跛,是因为正月阳气上升,地气从下而出,所说的偏虚,是由于寒冬的影响仍然存在,人体内的阳气不足,所以发生跛足。有的病人颈项部僵硬强直,甚至牵引到背部,是因为阳气上升互相争扰所形成的。有的病人出现耳鸣,是由于阳气过盛而上升,好像万物生长一样,盛阳循经而逆,所以出现耳鸣的症状。患病严重的病人,阳气过盛甚至发生狂癫症,是因为阳气都浮于上部,阴气都停留于下部,阴阳之气不相协调,上部阳盛,下部阴虚,所以出现狂癫病。有的病人因阳浮而致耳聋,是因为气分失调。有的病人发生失音的症状,是因为阳气盛到极点,然后由盛转衰,所以出现不能言语的情况。行房事过度,导致精气内伤而厥逆,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喑俳病,这种病是因为肾虚,少阴肾精内脱所形成的厥逆。

少阳经病变之所以出现心和胁肋部位疼痛的症状,是因为九月建戌,属少阳,戌为少阳木,心火为其标,九月为阳气将尽,阴气方盛的时候,所以心和胁肋部位出现疼痛。有的病人不能侧身转动,是因为九月阴气渐盛,阴主闭藏不动,所以身体不能转侧。有的病人病重时常常跌倒,是由于九月万物开始衰败,草木凋落,人身之气从阳到阴,阴气旺盛于身体上部,阳气过盛于身体下部,所以行走时常常跌倒。

阳明经病变之所以出现怕冷、全身颤抖的症状,是因为五月建午,属阳明。五月是阳气旺盛而阴气开始初生的时候,在人的身体内,阴气加在盛阳之上,抑制了阳气的功能,所以出现怕冷、全身颤抖之状。有的病人出现足胫浮肿且两大腿软弱无力,是因为五月阳气盛极而转衰弱,阴气始生,阴气与阳气相争,阳明经气不利,所以出现足胫浮肿且两大腿不能活动自如的症状。有的病人上气喘息,成为水肿病,是因为五月里阳气升至极点后开始衰弱,阴气开始上升,上行则藏于脾脏与胃之间,水气不化而成为水肿。有的病人出现胸部疼痛、少气的症状,是因为水气滞留在脏腑之间,水液属阴,阴气内留,阳气受阻,就会出现胸部疼痛、少气之症。有的病人因病重而出现厥逆,怕见到人与火的光亮,听到木击之声便惊恐不安,是因为五月阴气与阳气相争,水火不相容,所以听到木击之声便惊惧不安。有的病人想关闭门窗,独处于一室,是由于阳气与阴气相迫,结果阴胜阳负,阴气喜静,所以病人欲关闭门窗,喜欢独处。有的病人病发时想登上高处歌唱,脱去衣服,到处奔跑,是因为阴气和阳气反复相争,结果阳气胜,则邪气并于阳经,阳气盛则产生热,使病人脱掉衣服而奔跑。有的病人邪气留于孙脉,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及腹部肿胀的症状,这是因为阳明经中的邪气上逆,逆于阳明孙络,所以出现头痛、鼻塞、流涕的症状;逆于太阴孙络,就会出现腹部肿胀的症状。

阴阳之气与身体平衡

人体内有阴阳之气,阳气升发、阴气下降是其正常规律,如果这一规律被打破,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感觉。

太阴经病变之所以出现腹胀的症状,是因为十一月建子,属太阴。十一月是万物潜藏的季节,人身的阳气也闭藏在体内,阴独用事,所以出现腹胀。有的病人由于阴气上逆于心而产生嗳气,是因为阴气亢盛而上犯足阳明胃经,而足阳明胃经之脉相连于心,所以出现阴气上走于心而产生嗳气的症状。有的病人进食后就呕吐,是因为脾经功能减弱,脾运失常,食物过多,不能消化,胃中盛满而上溢,所以出现呕吐。有的病人腹满,大便一通利或放屁后,就感觉非常爽快,胀满也减轻了许多,是因为十二月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初出,所以大便一通利或放屁后,病人就感到非常爽快,胀满也减轻了许多。

由坐到立时体内的阴阳交替

人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阴阳之气的交替。所以,一方面,人坐久了要站起来活动一下肢体,以利于体内经脉和阴阳之气的运行;另一方面,由坐姿到站立时,动作不要太快,尤其是病人更要注意。

少阴经的病变之所以出现腰部疼痛的症状,是指足少阴肾经有病,就如十月间天地万物的阳气被抑制而衰弱一样,所以出现腰部疼痛。有的病人出现呕吐、咳嗽、气喘等症,是因为阴气盛于下,阳气浮于上而无所依附,所以出现呕吐、咳嗽、气喘等。有的病人心神不安,不能长久站立,坐久了突然起立则眼花,视物不清,是因为天地万物生长和阴阳交替尚未安定,万物未有所生,秋凉之气已经降临,微霜开始下降,万物因感受肃杀之气衰落,人体阴阳二气伤损于内,与自然界相一致,所以出现眼花,视物不清。有的病人少气而易怒,是因为少阳之气瘀滞而失去了作用,阳气不能通达于体外,肝气郁结不舒,所以使人易怒,这种病名叫作煎厥。有的病人恐惧不安,就像有人将要逮捕他一样,是因为秋天初到,万物尚未尽衰,阴气还较少,阳气刚开始下降,阴阳之气在体内互相交争,所以出现恐惧不安。有的病人厌恶闻到食物的气味,是因为胃气衰弱,所以不愿闻到食物的气味。有的病人面色发黑如泥土的颜色,是因为秋季精气内伤,肾脏之气被损伤而衰竭,所以出现面黑如泥土。有的病人咳嗽带血,是因为上部的络脉受伤,并非阳气充盛于上,而是络脉充满血液,所以出现咳嗽和鼻孔出血的症状。

厥阴经的病变之所以出现颓疝以及妇人小腹肿胀的病症,是因为三月建辰,属厥阴。三月阳气方盛阴气将尽,阴邪内积于小腹内,所以会出现颓疝和小腹肿胀之症。有的病人腰痛,身体不能俯仰,是因为三月阳气刚刚旺盛,自然万物繁茂,但余寒未尽,人体阳气仍然受到抑制,所以腰痛而身体不能俯仰。有的病人出现颓疝、癃闭、腹胀的症状,是因为阴气未尽,阴邪滞留于肝脉,厥阴经脉闭气不通,所以出现颓疝、癃闭、腹胀的症状。有的病人病情严重到咽喉干燥及身体发热,是因为阴气将尽,阳气方盛,阴阳相争而产生内热,所以身体发热;内热伤及津液,所以出现咽喉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