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39.1 各种疼痛的区分
各种疼痛的区分

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研究天地阴阳变化的人,他所讲的道理必须要在人身上得到验证。善于谈论古代经验理论的人,必定要结合当代的实际情况;善于谈论他人的事情,必须联系自己的实际。像这样,才算把握住了事物的运行规律而不至于迷惑,对事理了解得明白透彻,这样就称得上是明达事理的人。现在我想请教先生,您是怎样用问诊、望诊、切诊来了解和掌握病情的,让我有所体验,以便拨开蒙蔽,解除疑惑,能够听您谈一谈吗?

岐伯连续两次跪拜磕头回答说:您希望我讲哪方面的道理呢?黄帝说:我想听听人的五脏突然发生疼痛,是感受了什么邪气?岐伯回答说:经脉中的血气流行不止,往复周流不息。如果寒邪侵入经脉,经脉中血气运行迟缓,甚至凝滞不行,所以寒邪停留于经脉外时,运行于经脉中的血就减少;如果寒邪侵入到经脉中,由于寒性凝滞,会使气血阻滞不通,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身体疼痛。

黄帝说:有疼痛突然停止的,有疼痛剧烈而持续的,有疼痛很厉害不能按摩的,有疼痛触按后就会停止的,有疼痛按摩没有作用的,有疼痛触按时跳动应手的,有心与背相牵引而痛的,有胁肋与小腹部相牵引而痛的,有腹痛牵引大腿内侧的,有疼痛日久而成积聚的,有突然发生疼痛而昏迷不醒,过一会儿又苏醒过来的,有疼痛时伴有呕吐的,有腹痛而随之腹泻的,有疼痛而大便不通的。所有这些疼痛,症状表现不同,应该怎样区别呢?

岐伯回答说:寒邪停留于脉外,则经脉受寒,经脉受寒则引起经脉收缩而不伸展,如此则经脉拘急,经脉拘急便牵引外部的小络脉,所以突然出现疼痛。但只要得到温暖,经脉就会舒张开,气血运行通畅,疼痛就立即停止。若反复受了寒邪,则会经久不愈。寒邪停留于经脉之中,与人体热气相搏,于是经脉盛满,脉中邪气充实,所以疼痛剧烈,不可触按。寒邪停留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气凝聚而不散,小的络脉拘急牵引,因而出现疼痛,用手按压时血气得以散开,所以按压时疼痛可以停止。如果寒邪处于督脉,那就按压不到。如果寒邪侵入冲脉,冲脉是从关元穴起,随腹直上,如果寒邪侵入,使冲脉中的气血运行不能畅通,由于冲脉多气血,热气郁结日久向上逆行,所以病人腹痛,按压时能感觉到跳动应手。寒邪停留于背腧经脉,血气凝塞而不畅流,血气凝塞则血虚,血虚于是感觉疼痛,背腧与心相连,所以心与背牵引而痛,用手按压时热气可以到达病所,热气到达病处,因而疼痛停止。如果寒邪侵入厥阴经脉,此脉下连阴器上连于肝,寒邪进入其中,于是血脉凝涩,经脉拘急,致使胁肋与小腹部牵引疼痛。如果寒邪停留于大腿内侧,血气上逆于小腹,血脉凝塞,上下牵引,所以腹痛向下牵引大腿内侧。如果寒邪停留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脉之中的血液凝塞,不能注入大的经脉,血气停留而不能畅行,时间久了就会成为积聚。如果寒邪侵入五脏,逼迫五脏阳气上逆,使阴气阻绝不通,阴阳之气不能正常衔接,会出现突然疼痛、昏迷不醒的症状。如果阳气复返即可苏醒。寒气停留于肠胃,胃气厥逆上行,所以疼痛而兼呕吐。寒邪停留于小肠,小肠功能失常,水谷不能久留,所以腹痛而兼腹泻。而热邪会耗损肠中的水液,使病人口干舌燥,大便坚硬难出,出现腹痛而且便秘的症状。

冲脉

冲脉属于人体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黄帝问道:以上病情,是通过问诊可以了解的。那么如何用望诊来了解病情呢?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在面部均有所属的部位,可通过观察五色在面部的表现来诊断疾病。例如,面部呈现黄色和红色,表示身体有热;面部呈现白色,表示有寒;青色和黑色为痛,这些是通过目视就可以见到的。黄帝问:如何通过切诊掌握病情呢?岐伯说:这要看病人主病的脉象,坚硬而实的脉象为实证。如果络脉充血隆起,表示血液停留在局部不得布散。这些是通过切诊可以掌握的。

气机变化对人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