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35.1 疟疾病的成因
疟疾病的成因

黄帝问道:疟疾都是由于受风邪引起的,病的发作和停止都有一定的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首先是汗毛竖起,四肢伸展,频频打哈欠,恶寒战栗,两颔鼓动,上下牙相撞击,腰与脊背都疼痛。等这些怕冷的症状过去后,身体又开始发热,并出现头痛像要裂开一样、口渴、想喝冷水等症状。

黄帝说道:这是什么邪气所引起的呢?希望听您谈一谈其中的道理。岐伯说:这是阴阳之气上下相争,互相转移合并,虚实交替造成的。阳气合并到阴中,于是阴偏实而阳偏虚,阳明气虚,便出现鼓颔、寒战等症状;太阳气虚,便出现腰背、头项疼痛等症状;如果三条阳经经气都虚,则阴气就过于亢盛。阴气过于亢盛会感到寒冷彻骨,而且疼痛。寒邪从内部产生,所以病人里外都感觉寒冷。阳气偏盛时,体表发热;阴气虚少时,体内发热。内外均热,便出现呼吸急促、口渴、总想喝冷水等症状。

这种病是因为夏天被暑气所伤,热邪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即营气停留的地方。暑热使人出汗,肌肉疏松,肌腠开。到了秋季再遇着秋凉之气,如出汗的时候受风邪侵袭,或在水中洗浴,于是风邪和水气停留于皮肤之内,与卫气相并合。人体的卫气白天在三阳经运行,夜晚在三阴经运行。风邪和水气随卫气行于阳则外出,行于阴则进于内,像这样内外相迫,以致疟疾每日发作。黄帝问道: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疟邪停留的部位很深,内近于阴分,阳气独发于外,阴邪停留于内,阴阳相争,邪气不能外出,因此,邪疾隔日发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