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32.1 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
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

肝脏热病的临床表现为,先是小便黄,腹部疼痛,想睡,身体发热;如果热邪亢盛,病情加重,就可能出现神志不清、语言错乱、惊恐不安、胁部发胀疼痛、手足躁动、不能安卧等症状。每逢庚辛日,病情加重,甲乙日便出大汗,如果气机逆乱,那么庚辛日病人就要死亡。治疗时应当针刺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若肝气上逆,可见头痛眩晕等症状,这是热邪沿肝经上至头部所致。

心脏热病的临床表现为,病人首先是心里不高兴,数日后才会身体发热、热邪亢盛,且心中突然疼痛、烦闷、呕吐、头痛、面部红赤、无汗。心脏在五行中属火,受水的克制,所以在壬癸日(属水)病情会加重。丙丁日出大汗,如果气机逆乱,那么壬癸日病人就要死亡。可以针刺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进行治疗。

脾脏热病的临床表现为,病人首先感觉头重,面颊疼痛,心烦,颜面色青,总想呕吐,身体发热。如果热邪亢盛,病情加重,可能出现腰痛不能俯仰、腹部发胀、腹泻、下颌两侧疼痛等症状。每逢甲乙日病情加重,戊己日出大汗,如果气机逆乱,那么甲乙日病人就会死亡。可以针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进行治疗。

肺脏有由热邪引起的疾病,患者首先出现感觉寒冷、须发竖起、怕风、舌苔发黄、身体发热等症状。热邪亢盛,便会气喘咳嗽,胸背部疼痛,不能深呼吸,头痛非常厉害,汗出而冷。如果病邪特别严重,病人的正气又非常虚弱,不能支持,那么在丙丁日就会死亡。治疗时应当针刺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两条经脉,络脉胀起的部位出血,热势立即可退。身体发热等症状,如果气机逆乱,那么便会感觉后项疼痛,头晕心慌。每逢戊己日病情加重,壬癸日出大汗,如果气机逆乱,戊己日病人就要死亡。肾在五行中属水,受土的克制,所以在戊己日(属土)病情会加重。而在壬癸日(属水)肾脏本身的正气偏旺,身体出汗使热减退。

人体全息图

根据人体经络运行规律,体内任何一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在其运行经路的体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身体不同部位的变化可以诊断身体的病变,同样,治疗时只要诊治脏腑所经穴位也可以治愈疾病。

肝脏热病,左侧面颊先出现红色;心脏有热病的病人,在其额上先出现红色;脾脏热病,鼻部先出现红色;肺脏有热病的人,在其右颊部先出现红色;肾脏热病,颐部先出现红色。虽然热病还没发作,但在面部已经出现了红色,这是发病的征兆。五脏热病,在各脏相应部位出现红色时,只要及时治疗,到了本脏所旺之日,疾病就能痊愈。如果针刺治疗失误,疾病的病程就会延长,要等到生病之脏的第三个脏气旺盛的日期,病才可能治愈。各脏热病汗出,均是遇到本脏的旺日便出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