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31.1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黄帝说:我想听您讲一讲伤寒的临床表现。岐伯说:人体被寒邪伤害,第一天是太阳经受邪气侵袭而发病,症状为头颈部疼痛,腰背僵硬不舒服。第二天,病邪从太阳经传入阳明经,阳明经主管全身肌肉,它的经脉挟鼻,络于目。阳明经气不利,病人出现身体发热、眼睛疼痛、鼻孔干燥、不能安睡等症状。第三天病邪由阳明经传入少阳经,少阳主骨,它的经脉沿着两胁行走,向上络于耳。邪气沿着经脉向上侵袭就会出现胸胁疼痛、耳聋等症状。三阳经脉均受到病邪的侵袭,但邪气还没有内传至脏腑时,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第四天病邪由少阳经传入太阴经,太阴经脉分布在胃中,向上与咽喉部位相连。太阴经病变会出现腹中胀满、咽喉干燥等症状。第五天,病邪由太阴经传入少阴经,少阴经贯通肾脏,络于肺,向上连属舌根部。少阴经病变,病人会有口舌干燥、口渴等症状。须要注意的是,如果疾病刚有好转就开始进食难消化的食物,就会在体内郁积生热,两热相交,造成余热不退的现象。第六天病邪由少阴经传入厥阴经,厥阴经脉环绕阴器,络于肝。厥阴经病变,病人会出现烦闷不安、阴囊收缩等症状。如果三阴经、三阳经以及五脏六腑均受到邪气的侵袭,致使全身营卫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五脏精气闭阻不通,便会死亡。如果不是表里两条经脉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那么到第七天,太阳经脉的病邪开始衰退,头痛症状就会稍微减轻。到第八天阳明经的病邪减退,身体热度逐渐退下来。到第九天,少阳经脉的病邪开始衰退,听力渐渐恢复。到第十天,太阴经脉的病邪开始衰退,腹部胀满症状逐渐减轻,食欲好转。到第十一天,少阴经的病邪开始衰退,口不渴了,舌不干了,打着喷嚏。到第十二天,厥阴经脉的病邪开始衰退,阴囊舒缓,小腹也微微松弛。邪气消退,疾病便一天天好转。

伤寒病的发展与治疗

寒邢在体内的传播有一定顺序和规律,如图所示。须要注意的是,如果疾病刚有好转就开始进食难消化的食物,就会在体内郁积生热,两热相交,造成余热不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