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29.1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循行路线对疾病的影响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循行路线对疾病的影响

黄帝问道: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但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脾经属阴,胃经属阳,循行的线路不同,或虚或实,或顺或逆。其病或从内生,或从外来。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产生的疾病也就各不相同。

黄帝说:希望听您谈一谈不同的情况。岐伯回答说:阳气相当于天气,主护卫于外,阴气相当于地气,主营养于内。阳气性刚强多实,主外;阴气性柔弱多虚,主内。所以外界邪气伤人,首先侵袭阳分;饮食不节制,起居作息无常,首先伤及阴分。阳分受伤内传六腑,阴分受伤累及五脏。邪气侵袭六腑则全身发热,不能安卧,气喘;邪气侵入五脏则腹部胀满,泄泻,病久形成肠澼。喉主管呼吸自然界的清气,咽主管吞咽饮食物。所以阳经易受风邪之气,阴经易受湿邪之气。足三阴经从脚上行到头部,手三阴经从胸沿上肢下行到手指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指端上行到头部,足三阳经从头部下行到脚。因此,阳经的病先向上行,行到极点转向下行,阴经的病先向下行,行到极点转向上行。因此,感受风邪之气,首先伤及人体上部;感受湿邪之气,首先伤及人体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