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27.1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黄帝问道:我听说过有关《九针》的九篇文章,先生根据这九篇文章的内容,推演而成九九八十一篇,我已全面掌握了其中的内容。经中所说气有盛有衰,左右偏移不同。取上部穴位以调整下部病变,取左部穴位以调整右部病变。取荥穴、输穴补不足,泻有余,这些道理我都知道。这是营卫之气的盛衰,或血气的虚实所造成的,而不是邪气从外界侵袭经络所造成的。我想了解邪气从外界侵入经脉时,病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又该怎样治疗?

岐伯回答说:圣人所制定的法则,一定是与自然相应和的。所以天有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天地温和时,十二经水就安静;天寒地冻时,十二经水就冻结;天暑地热时,十二经水就满溢;狂风暴起时,十二经水如波涛汹涌。当邪气进入经脉时,如果是寒邪,血气就会凝滞不畅;是暑热邪气,血气就润泽流畅;风邪入于经脉,就像经水受到暴风的袭击,经脉搏动明显,血气隆起。血气在经脉中流动,也有一定次序,到达寸口时,鼓指的感觉有时大有时小,大表示邪气充盛,小表示邪气平静。邪气在体内流行,无固定的停留之处,有时在阳,有时在阴,不易猜测,必须依据三部九候诊法进行考察,一旦抓住了病邪,就应当阻止其发展。当病人吸气时进针,不要让气机逆乱,稍微留针长久一点,静静地观察,不要让邪气扩散。吸气的时候捻针,以得气为准则。等到病人呼气时出针,呼气终了针应当完全取出来,这样邪气就被完全排出,所以叫“泻法”。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古人非常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对应,并且很早就总结出,人体的经脉气血变化与自然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入侵人体的邪气性质也影响气血的变化。

呼吸与针刺时的补泻

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会影响到针刺时的效果,所以有的时候适合针刺,有的时候忌讳针刺,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