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20.3 脉象的冬阴夏阳
脉象的冬阴夏阳

黄帝问道:冬阴夏阳从脉象上怎样区分?岐伯回答说:三部九候的脉象都表现为沉细弦绝,属阴,与冬季相应,因此病人大多在夜半死亡;如果三部九候的脉象,躁动如喘且疾数,属阳,与夏季相应,因而病人大多在日中死亡。因此,如果病人表现为既恶寒又发热,大多在早晨死亡。体内有热或得了热性病,大多在中午死亡。风病大多在晚上死亡。水病大多在半夜死亡。如果脉搏忽疏忽密或忽快忽慢,大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内死亡。形肉已经瘦脱,虽三部九候的脉象是调和的,也仍然会死亡。虽然七诊脉象出现,但九候脉象与四时阴阳变化一致,一般不会死。提到的不死疾病是指风病和妇女的月经病,虽然脉搏与七诊之脉类似,但实质上并不是,所以也不会死亡。如果有七诊病的脉象,九候脉象也败坏了,这是死亡的征兆,且病人必然会呃逆。

在诊断时,一定要详细地审问疾病刚起时的情况,现在又有哪些症状,然后切按三部九候脉搏,观察经络是浮是沉,或从上部逐渐切循到下部,或从下部逐渐切循到上部。如果脉搏流利就是没病,脉搏迟缓就是有病,脉断绝而不往来的,就是死证,久病时皮肤是干枯的,也是死证。

黄帝问道:对于那些可治的疾病,又该怎样治疗?岐伯回答说:病在经脉的,就治经脉;病在孙脉的,就针刺孙脉至出血;血的病变,且出现身体疼痛的症状,就治经络;病邪停留在大的络脉,就采用病在右刺左,病在左刺右的缪刺法治疗;邪气在体内久留后,形体消瘦,病症没有变化,应该节量针刺;上实下虚的病症,当切循其脉,诊察出经脉郁结的地方,用针刺直至出血,使气血通畅。两眼往上看的,是太阳经脉的经气不足所致,两眼上看且眼珠不能转动的,是太阳经脉的经气败竭所致。这都是判断病人生死的重要方法,应当留心观察。刺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内经》天地门户图

这是《易经》中的一幅图,用在这里是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夜为阴昼为阳,冬为阴夏为阳。脉象的变化与昼夜冬夏时间的变化相对应,所以有阴脉的人常在夜半死亡,有阳脉的人常在日中死亡。《内经》中的“冬阴夏阳”即是此意,中医大夫常由此根据病人的脉象来推断病人的死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