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20.1 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

黄帝说道:从先生那听到有关九候的理论,确实既多又广博,很难详细说明,我希望听您讲一讲这其中最重要的道理,以嘱咐子孙,要他们传给后世,并铭刻于骨髓,藏于心中,我发誓接受这些理论,并不随意外泄。与天体运行规律相合,有始有终,上与日月星辰节气相应,下与四时变迁、五行的运转相结合,盛衰交互,冬夏阴阳的变化,人怎样与变化相应,希望听您讲一讲具体的方法。岐伯回答说:您这个问题问得真妙!这是天地间一种很深奥的道理。

黄帝问道:希望听您说一说这种深奥的道理,从而使其与人的形体相结合,血气通畅,以此来定人的生死,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岐伯回答说:天地间的大数,从一始到九终。一属阳为天,二属阴为地,人居天地之间,三为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从而与地之九野之数相应。因此人体诊脉的部位有上、中、下三部,每一部又各有天、地、人三候,凭借这三部九候的脉象,判断人的生死,诊断疾病,调理虚实盛衰,进而去除病邪。

黄帝问道:什么是三部呢?岐伯回答说:有上、中、下三部,并且每部又各有三候。所谓三候,是天、地、人,这些必须有老师的指导才能搞清楚。上部的天,指额两旁动脉搏动处;上部的地,指鼻孔下两旁动脉搏动处;上部的人,指两耳前凹陷中动脉搏动处。中部的天,指手太阴肺经经渠穴动脉搏动处;中部的地,指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动脉搏动处;中部的人,指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动脉搏动处。下部的天,指足厥阴经五里穴动脉搏动处,女子取太冲穴;下部的地,指足少阴经太溪穴动脉搏动处;下部的人,指足太阴经箕门穴动脉搏动处,足背上的冲阳穴候胃气。所以,下部的天是诊断肝脏经气的盛衰,下部的地是诊断肾脏经气的盛衰,下部的人是诊断脾胃经气的盛衰。

名词解释

九野

天的中央和天的八方。《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可见,天之九野与地之九州是对应的。

三部九候诊脉法

三部九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分为天、地、人三部,每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合为九候,并以此来诊察全身疾病。

黄帝问道:中部之候又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中部也有天、地、人之分。中部天是诊断肺脏经气盛衰,中部地是诊断胸中气血旺衰,中部人是诊断心脏经气盛衰。

黄帝问道:上部拿什么来诊断?岐伯回答说:上部同样也是有天、地、人。上部天是诊断头部位气血的盛衰,上部地是诊断口齿部位气血的盛衰,上部人是诊断耳目部位气血的盛衰。三部中每一部分别都有天、地、人,因而三部中分别有三个天候、地候、人候,共有九候。九候与九野相应,九野与人身九脏相合。所以人体中有藏神的脏五个,有形脏四个,一共是九个。五神脏的精气败竭,于是病人的面色必然晦暗枯槁,颜色晦暗枯槁,就一定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