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16.2 四季误刺导致的后果
四季误刺导致的后果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相应的针刺方法,也各有一定的针刺部位。春季误刺了夏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心气,就会引起脉象混乱而使心气微弱,邪气反而进一步深入骨髓,疾病便不能痊愈。同时,心为火脏,脾为土脏,心火微弱,火不生土,还会导致脾虚,出现不想吃饭、气少无力的症状。春季误刺了秋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肺气,便会出现筋脉挛急,气逆环周于肺,则引起咳嗽,原先的疾病不但不能痊愈,反而会出现惊骇、哭泣的症状。春季误刺了冬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肾气,邪气深藏于肾,出现肿胀症状,疾病不但不能痊愈,还因肾脏受伤,水不涵木,肝木失养,出现喜欢多说话的症状。

针刺的角度和方向

针刺是中医治病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刺的角度有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角度分别用于针刺不同的部位和达到不同的效果。随气和迎气就是横刺的具体应用。

直刺

针体与皮肤呈90°刺入。全身多数腧穴都可以直刺。

斜刺

针体与皮肤呈45°左右刺入。用于某些肌肉较薄,或深部有重要脏器的腧穴。

横刺

又名“平刺”。针体与皮肤呈15°左右刺入。用于肌肤浅薄的腧穴。一般以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

随气

针体顺着经气运行方向刺入,用于补气。

迎气

针体逆着经气运行方向刺入,用于泻气。

夏季误刺了春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肝气,疾病非但不愈,反而使人全身倦怠无力。夏季误刺了秋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肺气,原先的疾病没有治愈,反而使人肺气伤而不想说话,又因金不生水,肾脏得不到肺母的滋养,使人惊恐不安,总像是有人要抓他一样。夏季误刺了冬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肾气,不但原先的疾病不能治愈,反而使人气少无力,又因水不滋木,肝木得不到滋养,使人常想发脾气。

秋季误刺了春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肝气,原先疾病非但不愈,还使人惕厉不安,又因木不生火,心得不到肝木的滋养,使人健忘。秋季误刺了夏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心气,原先的疾病不但不能痊愈,反而使人嗜睡,并且多梦。秋季误刺了冬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肾气,不仅原有的疾病不能痊愈,还因肾不闭藏而使人时时发冷。

冬季误刺了春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肝气,不但原先的疾病没能痊愈,反而使人困倦但又不得安睡,即便入睡,也会梦见奇怪、可怕的事物。冬季误刺了夏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心气,不但原先的疾病没能痊愈,反而因正气外泄,邪气侵入经脉,而引发各种痹病。冬季误刺了秋季应刺的部位,损伤了肺气,不但原先的疾病没能痊愈,反而因为肺不能宣化津液而常常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