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13.2 色脉诊察法
色脉诊察法

黄帝说:很好。我想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能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的好坏,辨清疾病的疑惑之处,做到心中像日月光辉照耀一样清楚明白,你能把这样的诊断方法说给我听吗?

岐伯回答说:色诊和脉诊的方法,是远古帝王非常重视的,这些方法是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在远古的时候,有位名医叫作僦贷季,帝王委托他研究望色和切脉的原理。僦贷季便将其与五行、四时、八风、六合联系起来,从它们的变化中观察其中的奥妙,进而掌握其要领。所以,要想预测疾病的发生,辨别病情的疑似,就必须研究色、脉的理论。气色的

病情与疗法

不同时期,由于人们的欲望不同,生活节奏不同,所产生的疾病轻重也有别,对于不同的疾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明暗与日的阴晴相应,脉象的虚实与月的盈亏相应。经常探求色、脉的变化,掌握其要领,正是诊断疾病的关键。气色的变化与四季的脉象是相应的,这些内容是远古时候的帝王十分重视的,是顺从自然规律的,所以可以远离死亡,用来指导养生,使人们健康长寿。因而,远古帝王被推崇为“圣王”。

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

《内经》认为,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它与天地、人体、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阴阳平衡事物才能正常发展。所以,养生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必须根据四时阴阳消长,考虑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辨证施治。

中古时候的医生治病,当疾病发生以后才进行治疗,先服五谷制成的清酒一类的汤液,服用十天,用来治疗“八风”“五痹”等病邪。如果十天病还没好,再用草药来治疗。因医生能掌握病情,处理得当,所以,病也会痊愈。

后来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诊断和治疗疾病,不根据四时的阴阳消长,不掌握自然的寒温、月亮的盈亏对疾病的影响,又不懂得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等到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才想到用针刺的方法从外治疗,用口服汤液的方法从内治疗。医术浅薄、粗心的医生常莽撞行事,盲目使用攻邪的方法治疗,结果旧病没好,又添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