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11.1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黄帝说道:我听一些懂得医学道理的人谈论脏、腑,他们对脏和腑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的人将脑和髓称为脏,有的人则将肠、胃称为脏,而还有的人却将肠、胃、脑、髓都称为腑。如果有人提出与他们不同的看法,他们都坚持认为自己的才是正确的。我弄不清谁是谁非,希望听您谈谈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胞宫,这六者是禀受地气而生。它们以蓄藏阴精为特性,如同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宜蓄藏而不妄泻,名叫“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而生。它们就像天体一样运转不息,所以泻而不藏,以传导排泄为特性,故名为“传化之腑”。食物不能在此过久停留,经分化后,精华及时被转输,糟粕及时被排出。肛门也为五脏行使排泄糟粕的职能,使得水谷糟粕不能长久停留于人体内。

所谓五脏,它们的功能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所以只保持精气盈满,而不为水谷所充实。所谓六腑,它们的功能特点是消化食物、传导排泄糟粕,所以它们经常装进食物,但不能像五脏那样保持盈满状态。这是因为食物从口进入胃以后,此时胃是充实的而肠道是空虚的;当食物从胃下行到肠道以后,此时胃是空虚的而肠道却是充实的,所以说:五脏应随时保持精气盈满,而不能容纳食物;六腑应经常有食物充实其间,但不能阻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