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5.5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病邪侵犯人体,如同暴风骤雨一般迅速。善于治病的医生,当病邪还在皮毛时就给予治疗;医术稍差的,当病邪在肌肤时才治疗;更差一些的医生,在病邪深入六腑时才治疗;最差的医生,在病邪深入五脏时才治疗。一般来说,邪气所在部位越浅,越容易治疗,而当病邪深入五脏时再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只有一半了。所以,自然界的风、暑、燥、寒、湿邪侵犯人体,易伤及五脏;饮食寒热调配不适当,则易伤害六腑;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水湿之气侵犯人体,多伤害皮肉筋脉。

善于运用针法的医生,有时病在阳经,可针刺阴经来引导;有时病在阴经,可针刺阳经来引导;有时病在左而取右边的穴位来治疗;有时病在右而取左边的穴位来治疗。根据人们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病情,根据外在的症状来推测体内的病变,从而判断疾病是属于邪气太过还是正气不足。那么,在疾病初起,症状轻微的时候,就能知道疾病的性质、发展。这样治病就不会有什么差错了。

善于诊断疾病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颜色变化和切按病人的脉搏,首先辨明疾病的性质是属阴还是属阳。通过审察颜色的清明、晦浊,得知病变所在的部位;观察病人的呼吸,听病人的声音,可以知道病人的痛苦所在;诊察四时的色脉是否正常,可以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通过切寸口脉的浮沉滑涩,可以判断疾病产生的原因。这样在诊断上就不会出什么差错。治疗不出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诊断上没有错误。

所以说:在疾病初起的时候,可以用针刺的方法治愈;当病邪旺盛时,应待邪气稍退的时候再治疗。如果病邪的性质是轻清的,则可以用发散轻扬的方法治疗;病邪性质为重浊的,可以用削减的方法治疗。如果是气血不足的,则用补益的方法治疗;形体羸弱的,用甘温益气法治疗;精气不足的,应该用味厚的药来滋补。病邪在上,可用吐法;病邪在下,可用泻法、利法,使它从二便排出;病邪在中焦,胸腹胀满的,可用辛开苦降的方法;病邪在肌表,用煎药熏洗的方法来发汗除邪;病邪在皮肤,用发汗的方法散邪。若起病急暴,应当抑制它使其收敛;邪气盛实的疾病,邪在表用发散法,邪在里用泻下法。判断疾病属阴证还是阳证以区分其刚柔,病在阳者可治其阴,病在阴者可治其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分别予以治疗,血分邪实的,宜破血逐瘀;气虚不足的,当用益气导引的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