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3.4.1 风邪是百病之首
风邪是百病之首

黄帝问道:自然界的气候有八风的异常,风邪伤及经脉,内传形成五脏风病,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说:自然界八方的风邪伤及经脉,再通过经脉进一步深入而触犯五脏,于是发生疾病。一年四季的气候之间有相胜的关系,即春季胜长夏,长夏胜冬季,冬季胜夏季,夏季胜秋季,秋季胜春季。

东风发生于春季,疾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部位;南风发生于夏季,疾病多发生在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部位;西风常发生在秋季,疾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部;北风发生于冬季,疾病多发生在肾。阴与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大的还是小的,都可以划分出阴与阳。整个宇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肾的经气输注于腰及大腿根部位;中央属土,长夏季节疾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背部。所以,春季得病,病多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病多在心脏;秋季得病,病多在肩背部;冬季得病,病多在四肢。

因而春季容易流鼻血,夏季多有胸胁疾病发生,长夏容易发生脾脏虚寒的腹泻病,秋季容易发生风疟病,冬季多出现寒痹、寒厥等病。所以,在冬季不做过分的活动,做到藏阴潜阳,那春季便不会出现流鼻血及颈项疾病,夏季不会发生胸胁部的疾病,长夏不会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及中焦寒冷性疾病,秋季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季不会发生痹病、厥病、完谷不化的泄泻以及汗出过多等疾病。阴精是人身赖以生存的根本,冬季能保养好阴精,春天就不容易发生温病;炎热夏暑,汗应外出而不外出,暑热内藏,到秋季就会发生风疟。上述这些道理,可以说都是根据四时而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