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帝内经
1.2 目录

目 录

前言

素问

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

养生之道

人体生长规律

养生的四种境界

第二 四气调神大论篇

四季养生规律

阴阳之道与养生

第三 生气通天论篇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阳气的重要性

四季邪气的更替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

风邪是百病之首

事物的阴和阳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第五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第六 阴阳离合论篇

阴阳变化的规律

三阴三阳经脉的离合

第七 阴阳别论篇

脉象的阴阳

各经脉发病的症状

从脉象看体内阴阳的变化

死阴、生阳、重阴和辟阴

邪气郁结与疾病

从脉象推测人的死亡日期

第八 灵兰秘典论篇

脏腑的功能

第九 六节藏象论篇

日月的运行规律

太过、不及与平气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第十 五脏生成篇

五脏与五味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气血与健康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第十一 五脏别论篇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第十二 异法方宜论篇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十三 移精变气论篇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色脉诊察法

诊治疾病的要领

第十四 汤液醪醴论篇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第十五 玉版论要篇

《揆度》和《奇恒》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脉象与疾病

第十六 诊要经终论篇

诊断疾病的关键

四季误刺导致的后果

针刺的一般原则

十二经脉经气败竭时身体的反应

第十七 脉要精微论篇

诊脉的要点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诊脉的原理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尺肤诊脉法

脉象与疾病

第十八 平人气象论篇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寸口脉与疾病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逆四时的脉象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第十九 玉机真脏论篇

四季的脉象

脾脉的脉象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疾病的乘传

五脏的真脏脉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脉象逆四时

五实与五虚

第二十 三部九候论篇

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脉象的冬阴夏阳

第二十一 经脉别论篇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第二十二 脏气法时论篇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

五脏、五色、五味

第二十三 宣明五气论篇

五气对人的影响

第二十四 血气形志论篇

三阴三阳经脉的气血分布和表里关系

五脏腧穴的位置

形志疾病与针刺

第二十五 宝命全形论篇

治病之道

针刺的五个要领

第二十六 八正神明论篇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虚邪和正邪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

形和神

第二十七 离合真邪论篇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针刺补泻和候气

三部九候诊察疾病

第二十八 通评虚实论篇

气的虚实

疾病与预后

疾病的治疗

第二十九 太阴阳明论篇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循行路线对疾病的影响

脾的作用

第三十 阳明脉解篇

阳明经脉的几种病变

第三十一 热论篇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伤寒病的治疗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

第三十二 刺热篇

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

热病的针刺方法

第三十三 评热病论篇

阴阳交

风厥

劳风

肾风

第三十四 逆调论篇

从症状看疾病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

第三十五 疟论篇

疟疾病的成因

疟疾发作呈周期性的原因

风病和疟疾

寒疟、温疟和瘅疟

疟邪针刺时机的把握

四季疟邪

第三十六 刺疟篇

六经疟疾

五脏疟疾

疟疾的针刺原则

第三十七 气厥论篇

寒邪在五脏的转移产生的病变

热邪在五脏转移产生的病变

第三十八 咳论篇

五脏咳

六腑咳

第三十九 举痛论篇

各种疼痛的区分

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第四十 腹中论篇

鼓胀病与治疗方法

血枯病与治疗方法

伏梁病与治疗方法

厥逆病与治疗方法

热病疼痛时用脉象定病位

第四十一 刺腰痛篇

六经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各脉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第四十二 风论篇

风邪引起的疾病

风病的诊断

第四十三 痿论篇

五脏与痿病的形成

各种痿病的辨别

治疗痿病应“独取阳明”

第四十四 厥论篇

寒厥、热厥

六经厥病

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

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

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

五脏脉象与疾病

经气不足的死亡日期

第四十八 脉解篇

六经病变与成因

第四十九 刺要论篇

针刺的要领

第五十 刺齐论篇

针刺深浅程度的掌握

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

人体的禁刺部位

误刺的后果

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

身体的虚与实

第五十三 针解篇

针刺的虚实补泻

九针的原理

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

第五十五 皮部论篇

十二经脉上的络脉在皮肤的分布

病邪在人体的传变

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

经络的色诊

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

人体的365个气穴

孙络和谿谷

第五十八 经脉篇

足三阳经穴位分布

手三阳经穴位分布

督脉、任脉、冲脉穴位分布

第五十九 骨空论篇

风邪致病的病症

主要经脉的循行路线

膝病的针刺

治疗水病的腧穴

灸治寒热病的方法

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

水肿病的成因

治疗水肿病的57个穴位

四季针刺部位选择的依据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

有余和不足

神的有余和不足

气的有余和不足

血的有余和不足

形的有余和不足

志的有余和不足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

虚实证的补泻原则

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

缪刺

缪刺与巨刺的区别

缪刺时的取穴

尸厥病的形成与治疗

灵枢

第一 九针十二原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虚实补泻的原则

九针及其功用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

脏腑之经气所出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脏腑之十二原穴

第二 本输

十二经脉的起点和终点

针刺时病人的配合

四季针刺时的取穴原则

第三 小针解

第四 邪气脏腑病形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邪气侵入五脏对人体的伤害

人面不怕冷的原因

诊断疾病要综合考察

五脏脉象的六种变化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

脏腑的合穴

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

第五 根结

十二经脉的起止

形体与气血不同对针刺的影响

第六 寿天刚柔

人之阴阳刚柔对针刺的影响

针刺次数的选择

寿命长短的推测

刺法三变

营分病、卫分病、寒痹病的表现与治疗

第七 官针

各种针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针刺的方法

第八 本神

第九 终始

比较人迎脉和寸口脉,判断六经病变

针刺的原理

补泻方法的选择

针刺次数和方法的确定

针刺的禁忌

第十 经脉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经脉气绝时的表现

经脉受邪的表现

经脉和络脉病变的判断

十五络脉

第十一 经别

十二经脉的别经

第十二 经水

十二经脉与十二河流的对应

经水与自然的对应对针刺的指导

第十三 经筋

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第十四 骨度

人体骨节的长度

第十五 五十营

经气在人体运行的长度

第十六 营气

营气在人体的循行

第十七 脉度

经脉的长度

五脏与七窍的对应

蹻脉

第十八 营卫生会

营卫二气在人体的运行与相会

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

第十九 四时气

四时病变的不同与针刺

第二十 五邪

病邪在五脏的表现与治疗

第二十一 寒热病

寒热病的表现与治疗

患痈疽难治的五个部位

第二十二 癫狂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

狂病的表现与治疗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

第二十三 热病

热病的发展

不同表现的热病的治疗

热病禁用针刺的情况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第二十四 厥病

厥头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厥心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第二十五 病本

疾病的标本与治疗先后的选择

第二十六 杂病

第二十七 周痹

众痹

周痹

第二十八 口问

病邪侵入各孔窍所产生的疾病

病邪侵入孔窍所产生疾病的治疗

第二十九 师传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脏腑大小的推测

第三十 决气

六气

六气充裕或不足的表现

第三十一 肠胃

肠胃的大小

第三十二 平人绝谷

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

第三十三 海论

人体的四海

四海正常和反常时的情况

第三十四 五乱

气乱于五脏

第三十五 胀论

胀病的产生

胀病的表现

胀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