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必修部分
    • 1.1 安全教育概述
      • 1.1.1 安全教育概述
      • 1.1.2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 1.2 国家安全.
      • 1.2.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 1.2.2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的人民安全
      • 1.2.3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全面认识国家安全
      • 1.2.4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和宗旨
      • 1.2.5 维护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的态势
      • 1.2.6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法治保障
    • 1.3 治安安全
      • 1.3.1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概述
      • 1.3.2 人身安全保护
        • 1.3.2.1 运动场纠纷、寝室矛盾引起的伤害案件
        • 1.3.2.2 酗酒及恋爱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
        • 1.3.2.3 自杀案件
        • 1.3.2.4 意外及其他事件
        • 1.3.2.5 针对女大学生的人身伤害案件
      • 1.3.3 财产安全保护
        • 1.3.3.1 十赌九诈之术
        • 1.3.3.2 由盗窃转化的人身伤害案件
        • 1.3.3.3 由诈骗及“两抢”转化的人身伤害案件
      • 1.3.4 毒品的预防
    • 1.4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1.4.1 电信网络诈骗概述
      • 1.4.2 冒充公检法诈骗
      • 1.4.3 网络交友“杀猪盘”诈骗
      • 1.4.4 冒充熟人诈骗
      • 1.4.5 网购交易诈骗
      • 1.4.6 刷单兼职诈骗
      • 1.4.7 冒充客服诈骗
      • 1.4.8 交易游戏账号诈骗
      • 1.4.9 校园贷新马甲——回租贷案例
      • 1.4.10 校园贷新马甲——培训贷案例
      • 1.4.11 防范“注销校园贷”骗局
    • 1.5 消防安全
      • 1.5.1 高校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 1.5.2 高校发生火灾的原因
      • 1.5.3 常用消防灭火器材及其使用
      • 1.5.4 初起火灾扑救的原则
      • 1.5.5 火灾逃生常识及方法
    • 1.6 实验室安全
      • 1.6.1 初识实验室安全
        • 1.6.1.1 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来源
        • 1.6.1.2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
        • 1.6.1.3 实验室常用安全标识
      • 1.6.2 实验室水、电及消防安全
        • 1.6.2.1 实验室用水安全
        • 1.6.2.2 实验室安全用电常识
      • 1.6.3 实验室特种设备管理
      • 1.6.4 化学性实验废弃物分类与处置
      • 1.6.5 实验室个体防护及安全应急处置教育
        • 1.6.5.1 眼部和呼吸防护装备
        • 1.6.5.2 面部及手足躯干防护装备
        • 1.6.5.3 实验室通用防护设备
        • 1.6.5.4 化学品应急处置
        • 1.6.5.5 消防应急处置
    • 1.7 交通安全
      • 1.7.1 上海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
      • 1.7.2 道路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
      • 1.7.3 日常出行安全与应急意识
    • 1.8 网络安全
      • 1.8.1 相关法律知识
      • 1.8.2 常见网络危害
    • 1.9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
      • 1.9.1 心理健康
        • 1.9.1.1 健康的概念
        • 1.9.1.2 心理健康的概念
        • 1.9.1.3 心理亚健康
        • 1.9.1.4 心理健康保持与维护的措施
        • 1.9.1.5 走出心理健康的认识误区
        • 1.9.1.6 章节测验
      • 1.9.2 新生适应
      • 1.9.3 自我意识
        • 1.9.3.1 自我意识及表现特点
        • 1.9.3.2 自我意识的完善及建立自信的方法
      • 1.9.4 人格特征
        • 1.9.4.1 人格的概念
        • 1.9.4.2 气质及其类型
        • 1.9.4.3 性格及其类型
        • 1.9.4.4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 1.9.4.5 健康人格的培养方法
        • 1.9.4.6 章节测验
      • 1.9.5 情绪管理
        • 1.9.5.1 情绪概念及作用
        • 1.9.5.2 情绪、压力与绩效的关系
        • 1.9.5.3 情绪、情感与情商
        • 1.9.5.4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 1.9.5.5 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
        • 1.9.5.6 情绪的调试与管理
        • 1.9.5.7 章节测验
      • 1.9.6 压力挫折
        • 1.9.6.1 挫折产生的原因和挫折后的不同反应
        • 1.9.6.2 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应对方法
      • 1.9.7 人际交往
        • 1.9.7.1 人际交往及人际距离
        • 1.9.7.2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1.9.7.3 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
        • 1.9.7.4 人际交往的技巧
        • 1.9.7.5 章节测验
      • 1.9.8 生命教育
        • 1.9.8.1 生命的含义与存在
        • 1.9.8.2 生命存在的意义
        • 1.9.8.3 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 1.9.8.4 章节测验
      • 1.9.9 心理危机
        • 1.9.9.1 心理危机的表现
        • 1.9.9.2 心理危机的分类
        • 1.9.9.3 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 1.9.9.4 章节测验
    • 1.10 公共卫生安全
      • 1.10.1 21世纪的公共卫生问题
      • 1.10.2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 1.10.3 环境与健康
      • 1.10.4 常见传染病防控
      • 1.10.5 食品安全——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
    • 1.11 防灾减灾与应急自救
      • 1.11.1 灾害灾难与防灾减灾
      • 1.11.2 气象灾害
      • 1.11.3 地质灾害
      • 1.11.4 海洋灾害
      • 1.11.5 事故灾难
      • 1.11.6 心肺复苏的内容与操作
      • 1.11.7 溺水与触电的急救方法
      • 1.11.8 烧烫伤的急救方法
      • 1.11.9 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使用方法
  • 2 选修部分
    • 2.1 安全教育概述
      • 2.1.1 绪论概述
      • 2.1.2 安全教育的概念、特征与目标
      • 2.1.3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 2.2 国家安全
      • 2.2.1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 2.2.2 提高国家主权安全观
      • 2.2.3 增强国土安全意识
      • 2.2.4 树立捍卫海洋国土意识
      • 2.2.5 国家安全的核心反对分裂、台海统一
      • 2.2.6 富国强军国家才安全
      • 2.2.7 遵守校纪校规,树立法律意识
      • 2.2.8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 2.2.9 恐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 2.2.10 常用的反恐措施
      • 2.2.11 反恐安全
    • 2.3 治安安全
      • 2.3.1 维护校园稳定
        • 2.3.1.1 敬畏生命之重
        • 2.3.1.2 慎坐顺风车
        • 2.3.1.3 对毒品说不
      • 2.3.2 财产安全
        • 2.3.2.1 发生诈骗案件的主要原因
        • 2.3.2.2 发生偷盗窃案件的主要原因
        • 2.3.2.3 偷盗窃案件的种类.上
        • 2.3.2.4 偷盗窃案件的种类.下
        • 2.3.2.5 如何防范偷盗
        • 2.3.2.6 “两抢”及赌博案件
        • 2.3.2.7 传销、“代销”及“上门推销”
        • 2.3.2.8 非正规的培训及金融操作造成的损失
        • 2.3.2.9 诈骗案件主要种类.上
        • 2.3.2.10 诈骗案件主要种类.下
        • 2.3.2.11 如何防范诈骗
        • 2.3.2.12 出租车物品遗忘及办卡造成的损失
      • 2.3.3 女子防狼自卫术
        • 2.3.3.1 基本擒拿示范
        • 2.3.3.2 防狼四法
        • 2.3.3.3 掌击下颌
        • 2.3.3.4 提膝顶裆
        • 2.3.3.5 弹踢击裆
        • 2.3.3.6 寸力拍裆
        • 2.3.3.7 猛踩脚趾
        • 2.3.3.8 手臂击裆
        • 2.3.3.9 倒地蹬蹄
        • 2.3.3.10 指挖双眼
    • 2.4 消防安全
      • 2.4.1 火灾悲剧的警示
      • 2.4.2 消防的基本概念
      • 2.4.3 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 2.4.4 家庭火灾的预防
      • 2.4.5 火灾发展变化规律
      • 2.4.6 火灾的成因
      • 2.4.7 灭火的方法
      • 2.4.8 家庭火灾扑救的工具
    • 2.5 实验室安全
      • 2.5.1 化学类实验室安全及危险化学品管理
        • 2.5.1.1 化学化工实验的特点和安全隐患
        • 2.5.1.2 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 2.5.1.3 化学物质风险
        • 2.5.1.4 管制化学品
      • 2.5.2 机械类实验室、辐射安全
        • 2.5.2.1 实验室中典型机械安全防护(上)
        • 2.5.2.2 实验室中典型机械安全防护(中)
        • 2.5.2.3 实验室中典型机械安全防护(下)
        • 2.5.2.4 辐射防护基础
        • 2.5.2.5 辐射事故分级
      • 2.5.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 2.5.3.1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范与措施(上)
        • 2.5.3.2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范与措施(下)
        • 2.5.3.3 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和典型的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 2.5.3.4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 2.6 交通安全
      • 2.6.1 交通事故处置
      • 2.6.2 机动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 2.7 网络安全
      • 2.7.1 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
      • 2.7.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 2.7.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 2.7.4 黑客的攻防
      • 2.7.5 防火墙技术
      • 2.7.6 网络安全现状
    • 2.8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
      • 2.8.1 全面健康与全人发展
        • 2.8.1.1 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观点
        • 2.8.1.2 心理健康判断标准
        • 2.8.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2.8.1.4 章节测验
      • 2.8.2 自我认知的案例分析
      • 2.8.3 身份危机的案例分析
      • 2.8.4 家庭关爱缺失的案例分析
      • 2.8.5 学习心理
        • 2.8.5.1 学习心理特征
        • 2.8.5.2 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 2.8.5.3 常见学习问题的调试方法
        • 2.8.5.4 专业不称心
        • 2.8.5.5 章节测验
      • 2.8.6 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 2.8.6.1 爱情三要素
        • 2.8.6.2 大学生爱情的特征
        • 2.8.6.3 大学生恋爱中的常见问题
        • 2.8.6.4 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 2.8.6.5 恋爱中的困扰及其心理调适
        • 2.8.6.6 爱情挫折及其心理调适
        • 2.8.6.7 性心理健康
        • 2.8.6.8 章节测验
      • 2.8.7 择业心理
        • 2.8.7.1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准备
        • 2.8.7.2 择业挫折感
        • 2.8.7.3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冲突
        • 2.8.7.4 困扰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问题
        • 2.8.7.5 择业的心理调适
        • 2.8.7.6 章节测验
      • 2.8.8 自杀心理危机
        • 2.8.8.1 自杀心理及原因
        • 2.8.8.2 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
        • 2.8.8.3 章节测验
      • 2.8.9 常见心理问题
        • 2.8.9.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 2.8.9.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2.8.9.3 大学生心理咨询态度
        • 2.8.9.4 章节测验
    • 2.9 公共卫生安全
      • 2.9.1 传染病的历史
      • 2.9.2 新冠肺炎:起源和发现
      • 2.9.3 新冠肺炎临床救治
      • 2.9.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2.10 防灾减灾与应急自救
      • 2.10.1 突发事件与现场急救
      • 2.10.2 现场急救与伤情判断
      • 2.10.3 呼救的要点
      • 2.10.4 心肺复苏的概念
      • 2.10.5 心肺复苏小结
      • 2.10.6 止血
      • 2.10.7 包扎
      • 2.10.8 固定与搬运术的概念
      • 2.10.9 固定与搬运术的方法
      • 2.10.10 中暑与交通事故的急救方法
  • 3 模拟考试
    • 3.1 模拟考试一
    • 3.2 模拟考试二
现场急救与伤情判断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视频中出现的器材均由上海弘联医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在生命得以挽救,伤病情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减少伤残的发生,尽量减轻病痛,对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为日后伤员身心全面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总之,要记住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

——迅速判断致命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稳定;

——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CPR)。

无论是在作业场所、家庭或在马路等户外,还是在情况复杂、危险的现场,发现危重伤员时,“第一目击者”对伤员的救护要做到: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一)自救、互救

1.紧急呼救

当紧急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拨打电话120、110呼叫急救车,或拨打当地担负急救任务医疗部门的电话。

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而受到干扰,被轻伤员喊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在可能再次发生事故或引发其他事故的现场,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应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4.先分类再运送

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坚持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有的伤员需等待伤势稳定后方能运送。

5.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救护人员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通常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担负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职责。

6.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一切有生命威胁的刺激对人都能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进而影响行为活动。灾害给伤员造成的精神创伤是明显的,对伤员的救护除现场救护及早期治疗外,尽可能减轻其精神上的创伤。

7.伤面的救护措施

为应对紧急情况,员工和公民都应学习和掌握采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

8.正确处理窒息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

存在窒息性气体的事故现场,引起危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快速性、高度致命性,救护人员应戴防护用具,正确施救,以降低死亡率,并防止救护人员中毒。

9.尽力保护好事故现场


(二)现场伤情、伤员分类和设立救护区标志

救护中为减少抢救的盲目性,节省时间,较准确地按伤情分别进行有组织的救护,快速进入“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医护人员的作用,把救护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护的伤员身上。

1.伤员分类的等级和处理原则

伤员量大时,必须进行伤情分类,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在救援预案中明确。伤员分四类验伤,I类伤员尽快转送医院及时进行抢救,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伤情分类见表。



2.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可用彩旗显示救护区位置的方法,对于混乱的救援现场意义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便于准确地救护和转运伤员。不同类别的救护区插不同色彩旗,如图所示。

 


(三)伤员转送

紧急情况发生时,发生人员死亡和受伤难以避免。及时运送伤员到医疗技术条件较好的医院可减少伤亡。要切记:

(1)搬运伤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搬运工具。

(2)在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巧、敏捷、协调。

(3)对于转运路途较远的伤员,需要寻找合适的轻便且振动较小的交通工具。

(4)途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

(5)伤员送到医院后,陪送人应向医务人员交待病情及急救处理经过,便于日后的进一步处理。


(四)复合伤员急救现场救护原则

(1)准确判断伤情。不但应迅速明确损伤部位,还应确定其损伤是否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否需优先处理。

 其救护顺序一般为心胸部外伤——腹部外伤——颅脑损伤——四肢、脊柱损伤等。

(2)迅速而安全地使伤员离开现场。搬运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适当的体位。

(3)心搏和呼吸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开放性气胸应用大块敷料密封胸壁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