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的输液故障有溶液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和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四种情况。


1. 针头滑出血管外 药液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挤压输液管无回血。处理方法:更换针头,另选静脉重新穿刺。
2.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 表现为液体滴入不畅,局部无肿胀、疼痛,挤压输液管有回血。处理方法: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入通畅为止。
3.针头阻塞 表现为穿刺局部无反应,轻轻挤压靠近穿刺端的输液管,感觉有阻力,松手后无回血。处理方法:更换针头和穿刺部位,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 由于周围循环不良,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所致,表现为滴速缓慢,穿刺局部无疼痛、无肿胀,挤压输液管有回血。处理方法: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或降低患者肢体位置。
5.静脉痉挛 由于输入液体温度过低或输液环境温度过低所致,表现为局部无隆起,滴入不畅,挤压输液管有回血。处理方法:可在穿刺部位上方局部热敷,以缓解静脉痉挛。

1.侧面有调节孔的滴管 夹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露出滴管内液面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输液管。
2.侧面无调节孔的滴管,在输液管保持畅通的前提下,取下输液瓶倾斜,使针头露出瓶内液面,待液体缓慢流下露出滴管内液面时,再将输液瓶挂回到输液架上。

1.侧面有调节孔的滴管 先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升高至滴管1/2~2/3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
2.侧面无调节孔的滴管 折叠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输液瓶内的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高至滴管1/2~2/3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即可。

应检查输液器是否有裂隙,头皮针与输液管衔接不紧密,在输液的过程中会出现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需要更换输液器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