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章节测验
前面介绍了心理学和哲学的先贤以及他们的理论。在他们之后,也就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15世纪,心理学与哲学一起沉睡了近两千年。
这段历史时期的整体状况是这样的:
1、欧洲,西亚战乱,人们为生存焦虑,希腊城邦体制逐渐瓦解
2、罗马帝国的兴起,崇尚武力征服与统治,法律的颁布,集权体制形成
3、日耳曼战士文化,罗马衰败,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纷至沓来,人类形成了秩序与规则意识。
4、基督文化兴起,成为欧洲主导宗教,漫长的教会管理,信仰与科学互相掣肘也互相促进。十字军远征。
5、在中国,儒家文化在孟子推动下日夜发展壮大,形成中国文化核心
6、在欧、亚、中东,伊斯兰军、政、教一体的信仰强势崛起。
7、在印度,佛陀开始的佛教思想影响着众多的人们。
8,中国经历了东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最终是明朝时期。
这段时间里重点介绍两位哲人:
他提出“认识自己的天性,人就超越了自己”。
他创造了许多三位一体的叙事方法:
心灵,意识,身体三位一体;记忆,认识,心智三位一体;思想,信息,爱 三位一体。
现在人们也喜欢说:真、善、美。
圣奥古斯丁被称为史上第一心理学家,他开创了人与心灵对话,认为心灵的成长是学习的最大动机。圣奥古斯丁说:“你认识自己吗?你知道你是谁吗?我不知道。你知道你未来的发展吗?我不知道。你知道你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不知道。只有当你思考的时候,你才存在。“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后被笛卡尔再次论及。
自我确信不是显示“我在”,而是表达“我是什么”。 圣奥古斯丁揭示了自我认知的确定性中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至今心理学在这个问题上依然裹脚不前。
圣奥古斯丁有很多伟大的论述,在这里我例举他的时间理论:他说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当下思考的产物。他说:“时间存在吗?没有什么失去,就没有过去,没有什么出现,就没有未来,没有什么存在,就没有现在。”?每一个现在的存在瞬间就成为非存在,所以现在也难以存在。圣奥古斯丁说:“精神才是时间的维度”。 注意:这是时间的诡辩:正如中国古代数学:一尺杆头,日取其半,无可穷尽。我们都说“活在当下,”这个当下不是圣奥古斯丁所说的某一个点,而是一段时间。在大学,学习知识是当下唯一重要的。不要沉溺于过去,也不能寄托于将来,只有在当下竭尽全力去学习与发展自己,你才是珍惜了你的时间。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
阿奎那提出“自由意识,提倡引导理智去对待人的欲望与奢求。他主张“最简单的善恶判断:一件事不管本质如何,引发人们互爱、快乐、满足的情绪就是善;引发人们仇恨、厌恶、悲伤、失落的情绪就非善。”用阿奎那的善与非善标准,可能产生歧义,比如安徒生童话“灰姑娘”。
举个例子:有一个同学,对自己的后妈和表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后妈与表姐的心思。用阿奎那的理论来说这就是非善。
心理分析学有一门技术:寻找隐含信息
用心理分析的技术----“寻找隐含信息”来分析,大家熟知的海的女儿有三大非善的隐含信息。
1、轻视自己的天赋(生命与歌喉),成为别人是重要的。
2、在可以帮助自己的时候选择放弃。
3、没有得到爱,生命没有了价值。
所以由“海的女儿”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启示: 成为自己是重要的。天助自助者,学会帮助自己。生命比爱情更珍贵。
“天使博士”阿奎那热衷于善恶的讨论,而善恶涉及伦理,但是东方伦理和西方伦理有不同的地方:
东方社会伦理学:仁爱(君王),气节(士大夫),孝廉(个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西方社会伦理学:权利、责任、义务,没有等级。
东方个人伦理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个人伦理学:“做事要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
东方追求至善,毛主席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西方不追求至善,能做一点好事就是善,耶稣说:当灵魂之杯盛满了对自己的爱,溢出来的去爱别人。所以:东方会出现舍生取义,舍弃自己去拯救他人。西方注重自身安全,爱自己的人才会去爱别人。另外用阿奎那的善恶逻辑,会出现这样的悖论,西方人崇尚个性自由,平等,伦理以自我为中心,只要为别人做一点好事,就得到一种自我超越感,快乐感,高尚感,所以西方人乐于助人。起源于“性本恶”为善即美。
东方是家文化,崇尚集体主义精神,无私,伦理以社会福祉、他人幸福为中心。人为别人做好事是应该,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做好事得不到自我的正面感受,不做好事又产生内疚感,所以东方人不那么乐于助人。起源于“性本善”,为恶即坏。但人不自私又怎么能活下来,所以东方人内心会觉得自己坏坏的。
所以通过对阿奎那善恶理论的了解,我们应该记住这句话:追求过高的道德,会让自己深陷不道德的烦恼,人最好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