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导言
    • 1.2 走进心理学
    • 1.3 什么是心理学
    • 1.4 心理学讨论什么
    • 1.5 古典心理学
    • 1.6 古典到现代
    • 1.7 现代心理学
  • 2 90后与心理学
    • 2.1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
    • 2.2 90后同学的心理特征
    • 2.3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
    • 2.4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 2.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
    • 2.6 如何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 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 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 3.2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 3.3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3.5 大学生环境的变化
    • 3.6 案例分析
    • 3.7 压力的定义
    • 3.8 身体与压力的关系
    • 3.9 积极面对压力
    • 3.10 应对压力小技巧
  • 4 大学生学习心理及问题应对
    • 4.1 认识我们的大脑
    • 4.2 记忆的概念
    • 4.3 记忆的基本过程
    • 4.4 遗忘
    • 4.5 如何提高记忆力
    • 4.6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 4.7 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 4.8 培养创造力
    • 4.9 大学阶段的学习
  • 5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 5.1 人际交往的概念
    • 5.2 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 5.3 人际交往的工具及条件
    • 5.4 人际交往的形式及过程分析
    • 5.5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 5.6 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
    • 5.7 人际交往的技巧
  • 6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 6.1 体味爱情
    • 6.2 爱情三角形
    • 6.3 恋爱心理的常见类型
    • 6.4 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 6.5 倾听与表达
    • 6.6 在恋爱与分手中成长
    • 6.7 性别角色及角色认同
    • 6.8 健康的性心理
    • 6.9 性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 6.10 性行为不当的影响及应对
  • 7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7.1 情绪的定义
    • 7.2 情绪的组成要素
    • 7.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 7.4 心境、激情与应激
    • 7.5 情绪的功能
    • 7.6 情绪的基本理论
    • 7.7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及特点
    • 7.8 理性情绪疗法
    • 7.9 不合理信念及情绪疗法
    • 7.10 应对负面情绪 培养积极情绪
  • 8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 8.1 何为自我意识
    • 8.2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 8.3 自我认同感的获得
    • 8.4 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 8.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8.6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 8.7 气质、性格和自我探索
  • 9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应对
    • 9.1 变态人格
    • 9.2 心理学的识别方法
    • 9.3 变态心理学理论
    • 9.4 变态人格的分类与识别
    • 9.5 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 9.6 大学的危机干预与识别
    • 9.7 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
    • 9.8 自杀预兆的识别与应对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
  • 1
  • 2 章节测验



心理学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同学们来到大学,会有一定阶段的心理适应期,在这个阶段中会遇到人际和生活方面各种问题。

首先在人际环境中存在两个因素:1.寝室里的同学关系;2.学校里的人际氛围。

在生活环境中也存在两大因素:1.学校校园的物理环境;2.校园里的人文环境。

在新生第一年,是否能够和谐寝室里的人际关系,是否融入校园的人文环境是决定你的大学第一年过的快不快乐最重要的因素。


进入大学后。会面临下面的具体问题。

首先亲情远离,所以需要及时建立良好的同学友情,尤其是室友关系,获得情感支持。

另外对于大学环境不熟悉,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会感觉生活困难。

第三,不适应集体生活,感觉没有隐私,没有归属感。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孤独感,身份混乱,现实恍惚感(不真实的感觉),焦虑与失眠,简单来说: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新生来到大学这个环境中,都会产生一些心理效应。

举例来说:很多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人,来到大城市会出现一种类似文化休克的现象,突然有一种陌生感,难以适应的心理反应。

再比如原来高中时期学校的娇子,倍受老师与同学的瞩目,来到大学群龙汇聚的地方,会出现一种自我失落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这个时期你需要做的:1.建立新的生活与学习规律;2.与室友建立友情;3.喜欢并认同你的学校与老师。

由于刚入大学,尤其是进入好的大学,可能存在一种自我晕轮效应,有一种自我夸大的色彩,因此缓冲期的大学适应问题可能被自己忽视。导致一些现象出现,比如:

1.自我关注增强,比如注重穿着,打扮,女生会打淡妆,显得妩媚可爱;男生会梳理头发,或者把皮鞋刷亮。男女生之间比高中时代更加彼此关注,接触与交往。

2.社会自我的形成,社会自我发展是自我角色与环境协调的过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是一个大学生,不再是青涩的中学生,因此有时同学彼此之间故作老成。

3.自我觉知被强烈唤醒,新环境下人更易于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来自农村学生或者依靠社会助学金的学生会强烈感觉自己身份不同,在自利色彩的心理作用下,他们可能更难以接近。

4.社会比较心,新环境下人希望重新界定自己会产生差别心,比如贫富的区别,高矮的区别,美与帅的关注,很多同学手持iphone,身穿名牌,炫富,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在这一阶段你会在新的生活学习规律中获得自由与控制感找到你真正愿意结交的好朋友融入学习的文化氛围,并引以自豪。

 另外在这一阶段会有更多的现象发生在你身上,首先是自我图式被改变,晕轮效应消失。同学们不得不根据自己在新环境中的生活、人际、学习效能,重新审视自己,鉴定自己。这其中有一种风险被心理学称为自我淹没,就是突然迷失了自己。据调查,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在情绪,行为,心理特征、社会期待,人际模式出现了巨大改变,很多人再见老同学老朋友的时候,会听到别人评价自己“成熟”了。

这种改变积极的意义在于你的社会同一性发展了,高中时代由于应付高考压力,社会化过程被减缓,进入大学会出现一种过渡补偿色彩,你特别想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做更多自己从没有体验过的事。

而有一部分自我迷失后,陷入苦闷,想找回原来的自己,可能有两个结果:

1.更努力的进取与学习,重回自信,自尊,获得自我优越感。

2.消沉,退缩,孤单,避免与人接触,产生大学生活适应不良。

此外也有的人担心迷失,固化原来的自我,失去被环境同化的机会,结果与大学生活格格不入。比较有效的应对是坚持自己的同时学习欣赏他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言行上愿意跟大家随同共享;坚持自己的人际原则同时学习与不同的同学相互依存,相互信任。



这个阶段基本有如下的现象发生。

1.你重建了一种学习与生活的自我习惯,既适合自己,又满足学校与同学的期待

2.你有了稳定的友情与人际生活,有一两个兴趣小组,比如运动、戏剧、艺术、哲学、文学等,开始与大多数人交往讨论问题,不担心暴露自己的想法。

3.你有了与学校文化氛围相对一致的行为、言语、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倾向、爱憎、衣着品味、个人格调、志向,趣味等,当你走在街头,别人可以轻易识别你是那个学校的学生。


面对心理适应期你需要做些什么

如果你在缓冲期出现轻度的心理困扰是可以的,这是环境转变带来的自然的心理反应,不用担心。只要坚持,不逃避正常的学校生活,很快就会消失。

如果你在调节期依然存在适应不良的感觉,也不用太担心,只有加快建立同学友情,注意个人言行与习惯,与学校共情,形成同在感,这些心理困扰依然是可以自行改善的。

如果你在调节期与稳定期以后还存在明显的不适感,焦虑、抑郁、人际恐惧、学习困难,那么,

你需要1.告诉你身边的同学与老师,可以获得支持与帮助

      2.预约学校的心理老师,获得正式的心理面谈

如果你不想过度暴露自己,或者觉得还不到求助的程度,希望自己来解决

你需要1.看看什么问题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最好从容改变自己的行为,着手试试,自己修正自己。 前提尽可能不要把责任归属在他人身上,也不要依赖于学校环境的改变。

      2.你要分析,自己哪些心理问题是大学以前就存在的,哪些是大学生活中出现的。试试可不可以与性格中固化的问题和平共处,试着与自己的问题妥协、协商,以减轻它对你学校生活学习的影响。

 带着问题去生活,很多心理问题影响着你的内心感受,却不一定影响你的社会行为,前提是做到服从学校学习与生活的规则,不臣服于内心的感受。

     3.认真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MOOC课程,看看是否可以借鉴一些理论与技术来获得心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