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章节测验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首先我们还是从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先驱们开始。第一位是维也纳医生梅斯梅尔。他提出了著名的“人体磁场学说”:假定人的磁场与宇宙磁场是相通的,这有些类似道家“天人合一”学说。作为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他像魔术师一样拿一根磁棒在病人身上晃来晃去,把病人弄得恍恍惚惚,结果症状减轻。后来的心理研究者认为这并不是磁的调节作用,而是催眠病人的效果。
能不能说梅斯梅尔创造了催眠学,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催眠学说由此而来却是学界公认的。第一次使用催眠这个词(hypnosis)的是苏格兰的一位医生:詹姆斯·布雷德。布雷德是催眠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所以催眠术又叫做“布雷德术”。
催眠的确揭示了人体的一些奇妙之处,科学难以解释。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催眠并不神秘,因为人的知觉与自我感受制于所处的关系与情景,正如观看不同的图片,你的感觉就会随之变化。
实用性催眠分以下几种
1.表演性催眠:这是骗子们最喜欢的事情。
2.医学催眠:通过暗示,放松,想象,让人进入非现实情景。
3.生活中的催眠。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爱情也是一种催眠,而且是双方互相催眠的过程。不然为什么不少婚姻中的人会后悔选择了对方。因为谈恋爱的时候花前月下,利用环境效应,把愉快心境看成是对方给予的。这其实就是环境对人起到了催眠的作用。
-另外广告也是运用了心理学的催眠作用,比如以下例子:
庆丰包子:利用了习近平主席的名人效应,更用“主席套餐”这样包装对消费者进行催眠。还有三星手机:轻薄手机在一位三点式美女身体上滑动:让广告具有了欲望效应,以此来宣传产品。这些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用户进行了催眠,让顾客在“眩晕”状态下心甘情愿的买单。
下面介绍一下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汉姆.冯特,冯特的工作大多数不值一提,但他把生理实验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还是第一人,从此心理学跻身进入自然科学的行列。小时候胆怯,愚笨,精神恍惚的冯特成年后傲慢,独断专横,他武断的说:任何心理学理论必须有生理实验的验证为基础。因此,那个时代,心理学家纷纷跟实验动物扯上关系,他们要不是养一群鸡,或者就是捕获一些青蛙,希望从中发现心理学原理。
冯特有两个值得分享的观念:
1,有意识的心理过程由经验与情感决定。
2,不管主动与被动行为,最终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从这其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当我们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归因或责怪别人,因为最终选择做与不做是自己决定的。所谓学以致用,我们学习心理学就是要从中汲取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为自己所用。
接下来介绍的是第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
这是一位心理学的闯入者,喜欢画画,专业学习化学,他是神经症病患者,因此他开始学习医学。他终身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却写了一本《心理学原理》的书,并第一个被聘请到美国大学讲授心理学。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讨论了所有的涉及心理学的命题,不过在我看来,它只是那个时代心理理论的编撰者,他既肯定心理学是实证科学,又强调心理学是现象科学,所以书中充斥着相互矛盾理论。
他讨论了内省与心理分析对研究心理过程的作用,涉及意识流与无意识。由于内省是一种复杂、耗时的工作,以后的心理学家喜欢用对话的方式来替代。他对自我设立了两个简单原则:我的身体,我的身份。
你是谁?对于这个问题他有一个经典的回答:
我的身体代表着我的边界,我有很多思想,情感,意识与心理,但我不能一一表达,如果你非要问,那我只能告诉你我现在感觉到的自己是怎样。
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习惯用内省的方式去分析心理过程,在他之后,人们学习一种称为精神分析的交谈方式。这种交谈方式有几个部分:自由联想,移情分析,阻抗分析,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让人最钦佩的有两点:
1.他创立了应用心理学的一套词汇与言语系统。这对后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他养活了世界上最大批心理专业人士,让他们活得富足与有尊严。
这可以说是他对心理学领域最伟大的两点贡献。
弗洛伊德征服世界曾经有一个艰辛的过程,他的生命的快乐原则与性驱力,以及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曾遭受全世界的唾弃,但最终结果是他赢了。反对他的人因为要反对他,不得不去研究他的理论,当这些理论成为反对者的认知概念时,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现象就被观察到了,结果反对者成为弗洛伊德理论的捍卫者。
我们反对一个观点往往是我们拒绝理解它,中国人说:“无知者无畏”。一旦我们真的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可能无法坚持自我的立场。正如:我们反对西方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从不在这样的情景中生活过。美国人经常对中国指指点点,也在于他们并不真了解中国。
结论,我们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时候,也许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对方。
不管反对也好,支持也罢,心理学家把20世纪看成是弗洛伊德的世纪,因为他与他的理论改变了人类对自我的看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养育孩子的方式。
在20世纪,精神分析技术渗入到每一个学科与研究领域,渗入到艺术,创造,文艺评论,社会学,如果你不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你几乎找不到工作。
弗洛伊德最著名的理论: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正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重大贡献,但是他也有饱受诟病的理论。
其中第一个是简单的决定论:它提出人的心理问题是早年父母养育方式决定的。
其实,早年经验可能影响人对事、对物、对人的感受,却不能决定人在社会环境中的选择与行为。人是在环境、社会互动中生成自己,这个自己是流动的,随时变化与适应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不臣服于内心感受,接纳不同关系中的自己,童年的经历就不那么重要了。相反,如果人把生命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挫败,孤独,抑郁……,归结为早年创伤或父母所致,其实是不想为自己负责任,为放任自己合理化。
弗洛伊德另外一个保守诟病的理论是男权色彩:他提出严厉的母亲是造成儿童心理发展障碍的首要原因。
中国是母性教育为核心的生命发展文化,西方是严父慈母,东方是严母慈父。读读中国的神话你一定知道,中国是母神崇拜,女娲是生命的创造者,男神大多是添乱的。民间流传的多是孟母三迁,岳母赐字,佘太君掌帅,贾母执家政等等,家庭教育没男人多大的事。东方重感性,养育子女是爱,不是金钱与权力;西方重理性,养育子女是责任与福利。所以东方伦理是孝母敬父,对母亲要孝顺,对父亲尊敬就可以了。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心理学家荣格论及东方教育与文化核心是大母神,解释了东西方心理学的文化差异性问题。
所以,弗洛伊德男权色彩的理论是带有片面性的。显然他在提出这个理论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
说到行为学派自然要联想到美国的桑代克与俄国的巴甫洛夫,他们的刺激-反应的条件反射理论曾一时超过了精神分析理论,由于他们确立的人类行为原则建立在实证的科学实验上,很快得到科学至上主义者的认可。同时行为学派把研究根基在人类可观察的行为序列上,建立在可理解的行为动机上,对美国这样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导的社会来说,求之不得,立即张开双臂拥抱了它。
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行为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环境的刺激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由于美国心理学界认为行为学派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所以,在上世纪20-60年的美国,精神分析失去了它的魅力,行为学派一枝独秀。欧洲人更喜欢捍卫纯正的精神分析,对行为学派的理论不屑一视。
行为学派大量的理论基于动物实验,随着美国动物保护组织强大,他们冲击心理实验室,阻扰科学家伤害动物,把心理学家称为侩子手,残忍者,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颁布法令,动物实验法:要求不得滥杀,虐待动物,确保它们有舒适的生存环境,愉快的接受实验,包括轻松的去死。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行为学派理论的发展受到影响。
提到行为学派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沃森、赫尔、斯金纳这几位杰出人物,他们把行为理论变成一种治疗体系。沃森研究老鼠与迷宫获得大量的动物心理资料,提出了所谓的“行为主义者宣言”,它的内容有以下三点。
1、心理学的内容是行为,不是意识。
2、它的方法是客观的,不是内省的。
3、它的目标是分析与控制行为,不是寻找心理现象的基础解释。
沃森最得意的实验是把一只不怕小白鼠的9个月大的婴儿训练成看到它就哭泣,方法是每当婴儿去摸小白鼠,他就猛的敲响钢轨吓他,甚至造成惊吓过度,婴儿成为另一只实验小白鼠。沃森得意的宣布:“给他十个健康婴儿,我可以随意选一个把他培养成任何类型的专家。”沃森执掌美国心理协会四十年,但真正喜欢他的人不多。在我看来,这是美国心理学蛮荒时代,所有的动物研究对心理学发展效用是零,那时的行为学派如管中窥豹,愚蠢并且傲慢。
为什么说那时候的行为学派是管中窥豹,我们可以将实验的视角再扩大一下看看效果。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训练让小白鼠压杆取食,却不能训练一只猫这样做,更何况复杂的人。人踢一块石头,可以预测它会停在哪里人踢一个球,预测就困难一些,因为它会反弹,不太确定会停在哪里。人踢一个只疯狗,你很难预测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结论:所以,那时候的行为学派将在十分有限的样本身上得到的实验结果认为是真理,这是很可笑的。
好在后来的赫尔与斯金纳发展了新行为主义学派,引进了行为中的认知过程,这就是著名的A、B、C理论,提出行为与结果之间,信念起着重要作用,这让行为学派摆脱动物实验有一点心理学的味道了。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接下来是格式塔开创者:德国人韦德海姆
格式塔的灵感来源于韦德海姆坐火车时观察到人类的视觉存在一种错觉现象,中国有首歌曲,其中“月亮走,我也走,我和阿哥到村头”有点类似。人走的时候,感觉月亮也跟着在走。今天的胶片电影也正是利用人类视觉的延迟效应,让一帧一帧的画面看起来是连续的。它的起源也是韦德海姆玩“万花筒”的心得,类似中国古代的走马灯。
韦德海姆认为:错觉不是发生在感觉层面,而是人的知觉层面,由此推论出人的感知具有某种结构。
格式塔主要的贡献是解释知觉的规律,从而建立人类知觉、学习、记忆的基本规律。比如:就近律,人们喜欢把临近的词看成一组;相似律,把相似的看成一组;求简律,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判断图形。还有,记忆是有选择的。正如“慷慨的人总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吝啬的人只记得自己对别人的好”。
与韦德海姆同时的还有科夫卡和克勒,这三个德国人在二战时先后移居到美国,并把格式塔学说带到美国。给当时的美国心理学带来轩然大波,争论的焦点是,人类学习行为到底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习得。
格式塔理论最终发展成心理学的完型治疗学派,要归功于德国的培尔斯。在治疗神经症时,培尔斯强调心理学会谈时会出现一种遭遇情景,来访者会产生对自己的觉察,通过模仿与跟随来促进变化。治疗师正面支持会唤起来访者潜能,获得自我支持的能量。前提是治疗师的人格要比来访者更成熟,更强大。
今天的完型治疗更着眼于人的潜能开发,在这样的培训中,每个人都在发展一种自我夸大,以获得对自己的一种正面体验。至于这样的效果是否真的可以延伸到人的生活与工作中不得而知。
发展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埃里克松
瑞士出生的皮亚杰,从没有学过心理学,也没有获得任何心理学学位,他的特长是喜欢与孩子们玩,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去思考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后来,他研究儿童是如何行为去创立的生命发展理论成为心理学家喜欢的研究方式。
皮亚杰最著名的实验:“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object constancy), 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系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皮亚杰完整的描述了儿童心理、智力、行为发展的规律,这在当时轰动一时。其实在中国这些工作是母亲总结出来的:“二月转头,四月抬头,五月翻身,七坐,八爬,十月叫爹妈”。
皮亚杰把人的知识获取分为四个阶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感觉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2-7岁:前运算阶段:开始使用符号及概念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可以利用操作协助思考
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具有类推与抽象思维
皮亚杰不仅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提出儿童成熟,性格发展,社会发育等重要概念。
成熟这个概念其实是解释了生命自在的那一面,正如一颗橡树仔,在合适的土壤和气候下,会自在的发展为一颗参天的橡树。这个观念被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体理论反复应用。所以我们可以从里面引申一些教育的道理:儿童生命的成长需要的是合适的环境与条件,不是教化与指导。
此外皮亚杰关于性格发展的理论也是独特的:虽然他也认为儿童的性格是在与母亲的依恋中自然成长的,但与弗洛伊德学派不同,他们认为是母亲的乳房使儿童得到本能欲望与快乐的满足.也不同行为学派,他们认为母亲与孩子的亲密是在满足孩子诸多需求这样的行为被强化而成。皮亚杰学派认为依恋重要的原因是温暖。这里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用恒河猴做的“母爱剥夺”实验是心理学界的经典实验:
一个光滑的木质母猴和一个铁丝母猴,幼猴依恋木质的母猴。哈罗在铁丝母猴上装上乳房,幼猴在铁丝母猴哪里吃奶,却依偎在木质母猴身边。研究还发现,幼猴喜欢柔软的布垫,抱在怀里不允许研究人员拿走。
结论:这个实验证明了皮亚杰的依恋重要的原因是“温暖”这个说法。
现代爱情中也有这样的依恋色彩:一个男孩爱女孩,女孩身上有男性获得本能满足的部位;女孩也特别像一个姐姐或者母亲,为男孩做很多事情,强化男孩需要她的行为;但如果女孩缺乏温暖,也不温柔,拥抱她让你的身体的感觉不舒服,结果自然是分开。另外,相比一个勤劳、无私、为孩子全方位奉献的母亲,孩子更加依恋的是一个喜欢拥抱他的母亲,如果一个母亲从不拥抱儿子,那么第一个去拥抱他的女子一定会成为他的妻子。
社会发育主要涉及儿童角色认同、人际共情、利他主义、亲社会情绪、权威与规则服从、道德形成、社会责任感等等的发展规律,由于发展心理学涉及面众多,研究技术繁杂,所以后来有成千上万的皮亚杰学派在发展,最终让发展心理学成为一个大杂烩。
发展心理学另外一个著名的人物叫艾里克松
艾里克松提出“生命周期”这个概念,虽然现在的生命周期理论不是他确立的,却因他而起。
他提出生命周期一共分六个阶段
1.脱离原家庭独立生活的人
2.恋爱、结婚、成立家庭
3.家庭新生命的到来
4.孩子到了青春期
5.孩子离家独立生活
6.晚年
发展心理学认为,生命的转型期是爆发“冲突与问题解决”的时机,给予每一周期冲突的类型,以及解决冲突的方式。
--------------------------------------------------------------------------------------------
小结:科学思想发展与社会安定有重要的相关性,从心理学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安定的城邦生活催生了哲学、艺术、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以后的罗马征战到封建割据,直到16-18世纪欧洲国家兴起,边界划定,人们处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文艺复兴开始了,哲学,科学,心理学,艺术与文化又开始了长足的发展。
从心理视觉看,当人类处在为生存而担忧的时候,我们更多的需求是活着。目前中国也是这样,中国没有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跟近代史中中国的时局一直不安定有关,大家忙于活着。真正的文化意识发展还有赖于国家实现全民的小康生活,以及更好的福利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