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导言
    • 1.2 走进心理学
    • 1.3 什么是心理学
    • 1.4 心理学讨论什么
    • 1.5 古典心理学
    • 1.6 古典到现代
    • 1.7 现代心理学
  • 2 90后与心理学
    • 2.1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
    • 2.2 90后同学的心理特征
    • 2.3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
    • 2.4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 2.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
    • 2.6 如何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 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 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 3.2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 3.3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3.5 大学生环境的变化
    • 3.6 案例分析
    • 3.7 压力的定义
    • 3.8 身体与压力的关系
    • 3.9 积极面对压力
    • 3.10 应对压力小技巧
  • 4 大学生学习心理及问题应对
    • 4.1 认识我们的大脑
    • 4.2 记忆的概念
    • 4.3 记忆的基本过程
    • 4.4 遗忘
    • 4.5 如何提高记忆力
    • 4.6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 4.7 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 4.8 培养创造力
    • 4.9 大学阶段的学习
  • 5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 5.1 人际交往的概念
    • 5.2 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 5.3 人际交往的工具及条件
    • 5.4 人际交往的形式及过程分析
    • 5.5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 5.6 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
    • 5.7 人际交往的技巧
  • 6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 6.1 体味爱情
    • 6.2 爱情三角形
    • 6.3 恋爱心理的常见类型
    • 6.4 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 6.5 倾听与表达
    • 6.6 在恋爱与分手中成长
    • 6.7 性别角色及角色认同
    • 6.8 健康的性心理
    • 6.9 性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 6.10 性行为不当的影响及应对
  • 7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7.1 情绪的定义
    • 7.2 情绪的组成要素
    • 7.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 7.4 心境、激情与应激
    • 7.5 情绪的功能
    • 7.6 情绪的基本理论
    • 7.7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及特点
    • 7.8 理性情绪疗法
    • 7.9 不合理信念及情绪疗法
    • 7.10 应对负面情绪 培养积极情绪
  • 8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 8.1 何为自我意识
    • 8.2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 8.3 自我认同感的获得
    • 8.4 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 8.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8.6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 8.7 气质、性格和自我探索
  • 9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应对
    • 9.1 变态人格
    • 9.2 心理学的识别方法
    • 9.3 变态心理学理论
    • 9.4 变态人格的分类与识别
    • 9.5 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 9.6 大学的危机干预与识别
    • 9.7 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
    • 9.8 自杀预兆的识别与应对
案例分析
  • 1
  • 2 章节测验


心理年龄退回到童年早期——退行(自我防御机制)为了更好地理解关于“心理健康”这部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现在来看几个案例:

主诉:害怕见到语文老师。其实不是真害怕,而是特别想见到。可是一见到这位帅气的男老师,她就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她很担心别人看到自己脸红,所以上语文课的时候,就故意不看老师。越克制自己不看,心里越乱,有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结果导致,语文成绩下降。但其他各门功课始终都不错。

【案例1分析】:这是青春期女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只要老师、家长或者咨询师稍加引导,她就会有效处理此事。

主诉:近10天,心情不好时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失眠。学习环境越安静,思想越容易开小差。能够坚持上课、上自习,但学习效率下降。原来喜欢和朋友聊天,最近有些烦,不太想聊天,但理智上能控制自己,维持日常的同学关系。

原因:他的好朋友和同宿舍的同学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积极备考研究生,有的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有的开始在公司里实习……他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周围同学的忙忙碌碌让他觉得很焦虑。

【案例2分析】:这个男生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确切地说,他是情绪问题,而且自己知道明确的原因。

这种情况,即使不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找一个信得过的老师或朋友聊一聊,也是可以解决的。

主诉:说不出原因地烦躁,不想上学,甚至后悔上大学,想退学,回家休息。反感同宿舍的同学,反感班上的同学。很少跟同学交往,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一吃完饭就呕吐。有时会突然哭泣。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3个月。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她来做心理咨询。

咨询师了解到:在这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她去校医院看过内科,也曾转诊去市内的三甲医院看过医生,做过相关的医学检查和化验,但是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既没有脑外伤,也没有其他躯体疾病。但她持续地精神不振,经常缺课。母亲也因此请假来学校看望过她两次。母亲在身边时,她情绪比较稳定。母亲一走,很快她就会出现之前那些症状。

【案例3分析】:这个女生性格内向,自我封闭,社会交往退缩,适应能力较差。她的抑郁情绪比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了一个月。更值得关注的是,她的依赖心理比较重,过于依恋母亲,精神独立性较弱。呕吐源于她内心的恐惧感,是一种躯体化的反应。这种情况,必须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性格内向,做事严谨认真。1年前,在给领导打印的一份重要文件中出错,受到批评,感到很自责。此后,总是非常担心打字出错,每份重要的文稿都要逐字检查4、5遍。

后来,连一般的文稿也要逐字检查7、8遍,重要的会检查十几遍。

自己也知道没必要,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他想了很多办法帮助自己控制行为,但都无效。情绪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很难放松。再后来,不仅是一遍遍地检查文字资料,还反反复复地收拾办公用品和家居用品,每一样东西都必须摆得整整齐齐,不能容忍任何的凌乱和不对称。

【案例4分析】:典型的强迫症。具体特征就是反复检查,想控制又控制不住。他心里仿佛住着两个冲突的“我”,一个“我”说:“好好检查!”另一个“我”则说:“不必了!”两个“我”不停地打架,最后行动上还是服从了第一个“我”。而且,他的强迫性动作不仅局限于最初的刺激事件,反复检查文字资料,还泛化到其他的生活层面,比如,反复收拾办公用品和家居用品。

这种情况,也必须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来诊的4个月前,她突然打电话对父母说,她是学校关注的对象。认为自己很优秀,连马路上的人都在注意她,出租车司机按喇叭是向她致敬。她劝父亲“悬崖勒马”,要搞好人际关系。不出门,怕见生人。

在宿舍,白天也要拉上窗帘,开灯。她说本校的男生都在搞同性恋,他们的眼神都不正常,现在已经涉及到男老师了。有时,会听见周围有人在低声地说自己的事情,内容不固定,但大多是指责的话。自认为说话有逻辑,不承认有精神问题。

【案例5分析】:典型的心理异常因为她有幻觉(虚幻的感觉:会听见周围有人在低声地说自己的事情,内容不固定,但大多是指责的话——幻听),有妄想(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当事人确信无疑:路上的人都在注意她,出租车司机按喇叭是向她致以敬意——关系妄想,明明跟自己无关的事,却相信跟自己有关;本校男生都在搞同性恋,男生的眼神都不正常——夸大妄想),有明显的行为异常(在宿舍白天也要拉上窗帘,开灯)。并且,思维逻辑出现问题:周围人都看得出她说话没有逻辑性,而她自认为说话有逻辑——这还说明,她丧失了自知力。综合考虑,我们姑且可以判断,这个女孩子有精神障碍。必须由家人陪同,前往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跟大家分享以上这些案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你们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鉴别,提供妥当的建议。既提升自我,也帮助身边的人。


● 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 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 适应自我认识的变化                                         ● 确立新的学习与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