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绪论
  •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 2.1 平面布局  概述
    • 2.2 平面布局——中国建筑组群方式
    • 2.3 艺术形象
      • 2.3.1 屋顶式样
      • 2.3.2 建筑的形式
    • 2.4 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 2.4.1 主要建筑材料
      • 2.4.2 结构形式
    • 2.5 装饰艺术特点
      • 2.5.1 木雕
      • 2.5.2 砖雕
      • 2.5.3 石雕
      • 2.5.4 琉璃
      • 2.5.5 泥塑
      • 2.5.6 彩画与壁画
    • 2.6 城市规划的特点 概述
      • 2.6.1 政治性因素
      • 2.6.2 里坊制与钟鼓楼
    • 2.7 中国古代建筑制度
      • 2.7.1 建筑等级制度
      • 2.7.2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屋顶式样
      • 2.7.3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开间数
      • 2.7.4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建筑色彩
      • 2.7.5 建筑等级制的表现——彩画式样
      • 2.7.6 工官制度
    • 2.8 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
      • 2.8.1 中国古建筑的南北差异
      • 2.8.2 地理气候条件
      • 2.8.3 社会历史条件
      • 2.8.4 文化
  • 3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其艺术特点
    • 3.1 城防建筑
      • 3.1.1 城防建筑概述
      • 3.1.2 城防建筑实例
    • 3.2 宫殿建筑
      • 3.2.1 北京故宫
      • 3.2.2 其他宫殿建筑
    • 3.3 坛庙建筑
      • 3.3.1 天坛
        • 3.3.1.1 “形”的象征
        • 3.3.1.2 “色彩”的象征
        • 3.3.1.3 “数”的象征
      • 3.3.2 祠、庙
        • 3.3.2.1 孔庙和文庙(上)
        • 3.3.2.2 孔庙和文庙(中 )
        • 3.3.2.3 孔庙和文庙(下)
    • 3.4 陵墓建筑
      • 3.4.1 陵墓建筑 概述
      • 3.4.2 陵墓建筑——构造形式
    • 3.5 宗教建筑
      • 3.5.1 宗教建筑 概述
      • 3.5.2 佛教建筑
      • 3.5.3 道教建筑
      • 3.5.4 塔
      • 3.5.5 石窟
    • 3.6 园林艺术
      • 3.6.1 皇家园林
      • 3.6.2 私家园林
    • 3.7 书院建筑
      • 3.7.1 选址与环境营造
      • 3.7.2 自由的讲学
      • 3.7.3 祭祀文化
      • 3.7.4 岳麓书院
    • 3.8 祠堂建筑
    • 3.9 会馆建筑
    • 3.10 民居
      • 3.10.1 合院式民居
      • 3.10.2 天井院落式民居
      • 3.10.3 窑洞式民居
      • 3.10.4 干栏式民居
      • 3.10.5 土楼式民居
      • 3.10.6 碉楼式民居与毡包式民居
    • 3.11 桥
    • 3.12 牌坊
  • 4 古建筑保护问题
    • 4.1 古建筑保护问题 概述
    • 4.2 古建筑问题的根源
    • 4.3 消失的古建筑(上)
    • 4.4 消失的古建筑(下)
    • 4.5 外国实例
    • 4.6 本人保护作品
  • 5 阅读
    • 5.1 阅读
  • 6 问卷调查
    • 6.1 问卷调查
古建筑问题的根源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古建筑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对“现代化”的错误理解,以为保留着古建筑就意味着落后,只有新建筑才代表先进、发达。以致在很多城市中对待旧城区、老建筑往往以拆毁、迁移等方法来进行城市“更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建设性破坏”。

(二)地方政府不重视古建筑的保护,经济利益至上,开发重于保护。地方政府领导单纯以GDP为“政绩”,把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到次要的地位上。当地段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发生矛盾时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开发的一边。

(三)老百姓文化素质不高,保护意识不强,这一点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雕刻精美的古民居建筑构件任其破败而不加爱护,或者将其拆下来以便宜的价格卖给文物贩子。

(四)管理不善而被人破坏,或者被盗。这种情况在偏远地方的文物古建筑中常发生。

(五)不懂得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不懂得保护的方法。很多人都不了解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以为古建筑保护就只能保留着放在那里供人观看。其实古建筑保护是完全可以利用的,而且应该利用,只有利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只是利用的时候不能改变建筑的形状和结构。很多古建筑尤其是民居,由于其设施简陋不好用而被人遗弃,不愿意去保护。要告诉人们把古民居修好,改善内部设施(主要是厨卫设施)完全可以过现代化的生活。只要水电燃气等设施现代化了,生活就现代化了,不是非得方盒子建筑式样才是现代化,这一点很多人都不懂。不论是城镇历史街区的老房子,还是农村的古民居都可以这样做。

(六)农村空心化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特别是青壮年人进城务工,农村的很多老宅逐渐被废弃。这其中包括很多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甚至是整个的古村落,被空置废弃。这种情况需要制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来恢复和提升农村的经济活力,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地区复兴计划”来解决此类问题。

古建筑的保护不只是文物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