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电视专题节目概述
    • 1.1 电视专题节目界定
    • 1.2 电视专题片的功能
    • 1.3 电视专题节目的历史发展一
    • 1.4 电视专题节目的历史发展二
  • 2 电视专题节目的风格分类
    • 2.1 电视专题节目的分类一
    • 2.2 电视专题节目的分类二
  • 3 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流程
    • 3.1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 3.2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一般流程
    • 3.3 主要创作阶段
    • 3.4 创作的关键环节
  • 4 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观念
    • 4.1 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观念
    • 4.2 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
      • 4.2.1 电视专题节目选题选择
      • 4.2.2 电视专题片的选题原则
  • 5 电视专题节目的构思
    • 5.1 电视专题节目构思的特点
    • 5.2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的总体要求
      • 5.2.1 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构思的程序
      • 5.2.2 电视专题片策划与构思的关键点
      • 5.2.3 电视专题节目的构思视听化
  • 6 电视专题节目的素材拍摄
    • 6.1 纪实风格
    • 6.2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叙事手段
    • 6.3 纪实性电视专题偏的发展趋势
    • 6.4 电视专题节目的镜头特点
    • 6.5 细节的重要性
  • 7 电视专题节目的节奏
    • 7.1 电视专题节目的节奏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在电视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目前数字技术、卫星直播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制作领域,形成了多种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一、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指的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最简单的采集设备:就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在ENG制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

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材时大量采用。因此,ENG制作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二、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它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是一整套设备系统,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它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展同时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直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进行录制后,再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录像、实况转播。  

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这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因此,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又由于EFP须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即时编辑”的概念相通。EFP是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因此,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将EFP制作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文艺、专题、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方式。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三、ESP方式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由于演播室在设计和建造时预先充分考虑到了节目录制、播出的技术要求;它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化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使用质量最好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如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像系统,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并可架设于有移动轮的液压支撑设备上,使摄像机的操作移动平稳可靠;应用特技功能较多的高级多功能型特技切换系统等等。因此,ESP制作方式技术质量高、特技手段丰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方式。

 

ENG方式的制作流程:

制作电视专题节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许多创作环节。一般的创作流程有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

前期拍摄 包括选题、采访、构思、提纲编写、拍摄计划及素材的拍摄;

后期编辑 分为准备阶段、剪辑阶段和检查阶段三部分。其中包含了创作和技巧两个方面因素。

电视专题节目的一般创作流程图

选题→采访→构思→提纲编写→拍摄计划→拍摄→熟悉素材→整理素材→修改脚本→挑选素材→编辑提纲→编辑→包装→检查→拷贝→成片

 

EFP和ESP制作方式的制作流程:

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由于每个电视台制度不一样,可能导致制作方案,制作流程会有所不同,这是最基本的流程,希望可以供学习影视专业的朋友借鉴。

1、前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构思创作

(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2)主创人员碰头会、写出分镜头方案。

(3)拍摄计划,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

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人员配置;据节目性质对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作出选择,向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要求。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制片部门要确定选择的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并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

(4)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如签定租赁合同,建造场景道具、图版,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等。

第二阶段

现场录制

不同类型节目有其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

(1)排演剧本;

(2)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

(3)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租赁的设备,移动车,升降臂,布景,道具,美工装饰服装等。

(4)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服装配齐,灯光试验,通信联络,录像磁带。

(5)摄像机准备:各设备准备,摄像机检查,调整灯光,带声音操作,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特技的运用。

(6)走场。以上诸项完成之后进行。

(7)最后排演(带机排练)。开始表演、导演处理、协调运用等等。

(8)录像。正式录制或试录,每段的场记、时间标准,适当穿插及备份镜头的拍摄。

2、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第三阶段:编辑混录

(1)素材编辑。确认编辑方式、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

(2)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

(3)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

(4)混录。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

(5)完成片审看。负责人审看并提出意见。

(6)播出带复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