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朱恒源

目录

  • 1 迎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
    • 1.1 导论
    • 1.2 开场案例:福特和他的T型车(上)
    • 1.3 开场案例:福特和他的T型车(下)
    • 1.4 全球创新创业新版图
    • 1.5 中国创新创业第一波浪潮
    • 1.6 中国创新创业第二波浪潮
    • 1.7 中国创新创业第三波浪潮
    • 1.8 中国创新创业新阶段
    • 1.9 新一代的创业者
    • 1.10 创业的核心是创新
    • 1.11 本课导学
    • 1.12 身边的创业者:季琦
  • 2 创业团队
    • 2.1 开场案例:贝宝“黑帮”
    • 2.2 创业者的个人素质
    • 2.3 创业者的社会经验
    • 2.4 企业团队的构成(上)
    • 2.5 企业团队的构成(下)
    • 2.6 创业团队的组建(上)
    • 2.7 创业团队的组建(下)
    • 2.8 创业团队的建设(上)
    • 2.9 创业团队的建设(下)
    • 2.10 创业团队的股权分配(上)
    • 2.11 创业团队的股权分配(下)
    • 2.12 以团队为核心组建创业型组织
    • 2.13 身边的创业者:马琳琳
  • 3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
    • 3.1 开场案例:微软和个人计算机时代(上)
    • 3.2 开场案例:微软和个人计算机时代(下)
    • 3.3 创业机会的定义与特征
    • 3.4 商业机会的来源(上)
    • 3.5 商业机会的来源(下)
    • 3.6 商业机会的识别
    • 3.7 团队创意的方法
    • 3.8 评估创业机会(一)
    • 3.9 评估创业机会(二)
    • 3.10 评估创业机会(三)
    • 3.11 评估创业机会(四)
    • 3.12 身边的创业者:李丰珪
  • 4 商业模式与设计
    • 4.1 开场案例:施乐与914复印机(上)
    • 4.2 开场案例:施乐与914复印机(下)
    • 4.3 商业的本质
    • 4.4 商业模式的定义
    • 4.5 典型的商业模式之以客户为中心
    • 4.6 典型的商业模式之以上下游资源为中心
    • 4.7 典型的商业模式之平台型商业模式
    • 4.8 商业模式的合理性检验
    • 4.9 商业模式检验的常用工具:销售漏斗
    • 4.10 新创企业的模式设计问题
    • 4.11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
    • 4.12 身边的创业者:戴永
  • 5 吸引与整合资源
    • 5.1 开场案例:迪士尼(上)
    • 5.2 开场案例:迪士尼(下)
    • 5.3 初创企业的资源
    • 5.4 创业资源整合的原则
    • 5.5 整合外部资源的步骤
    • 5.6 财务资源(上)
    • 5.7 财务资源(下)
    • 5.8 估值基本原理
    • 5.9 常用的估值方法
    • 5.10 估值案例分析
    • 5.11 创业企业融资注意事项
    • 5.12 身边的创业者:王治全
  • 6 管理新创企业
    • 6.1 开场案例:芭比之母初创美泰儿(上)
    • 6.2 开场案例:芭比之母初创美泰儿(下)
    • 6.3 定义产品和服务
    • 6.4 管理业务发展:营销过程
    • 6.5 管理业务发展:营销要素
    • 6.6 新创企业业务发展的挑战
    • 6.7 管理财务:企业是否盈利
    • 6.8 管理财务: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 6.9 管理财务:企业经营是否安全
    • 6.10 新创企业财务管理要点
    • 6.11 管理新创企业组织
    • 6.12 身边的创业者:雷蕾
  • 7 商业计划书
    • 7.1 开场案例:INTEL(上)
    • 7.2 开场案例:INTEL(下)
    • 7.3 商业计划书的概念
    • 7.4 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和使用对象(上)
    • 7.5 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和使用对象(下)
    • 7.6 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过程
    • 7.7 商业计划书的内容:产品与服务
    • 7.8 商业计划书的内容:运营计划
    • 7.9 商业计划书的内容:资源需求
    • 7.10 商业计划书的内容:关键部分
    • 7.11 商业计划书的使用
    • 7.12 身边的创业者:齐宏旭
  • 8 管理成长中的企业
    • 8.1 开场案例:三星王国的早期岁月(上)
    • 8.2 开场案例:三星王国的早期岁月(下)
    • 8.3 企业成长的动因
    • 8.4 企业成长的来源
    • 8.5 企业成长的阶段性
    • 8.6 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内容
    • 8.7 如何建设管理体系
    • 8.8 成长期企业运作的原则
    • 8.9 成长期企业运作的要点
    • 8.10 企业成长对创始人的挑战
    • 8.11 收获企业成长
    • 8.12 身边的创业者:赖当文
  • 9 创业无疆界
    • 9.1 开场案例:冰桶挑战与ALS协会(上)
    • 9.2 开场案例:冰桶挑战与ALS协会(下)
    • 9.3 创业的本质
    • 9.4 公司创业的概念
    • 9.5 公司创业的基本过程
    • 9.6 公司创业的独特挑战
    • 9.7 公益创业的概念
    • 9.8 公益创业的挑战
    • 9.9 公益创业与公益性企业
    • 9.10 创业无处不在
    • 9.11 身边的创业者:许家馨
  • 10 阅读
    • 10.1 阅读
管理新创企业组织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Lipton)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简单,就是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即股东认股权证计划,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

认股权证计划授权目标公司股东可以按照事前约定的高折价认购目标公司股票的认股权证(flip-in pill:中性反应的毒药丸子),或也可以认购成功收购公司股票的认股权证(flip-overpill:烈性的毒药丸子),全面成功的设计方案可以令其“毒性”兼而有之。1985年,美国德拉瓦斯切斯利(Delawance Chancery)法院判决毒丸术合法,确认毒丸术的实施无须股东直接批准即可实施。毒丸术因此在八十年代后期在美国被广泛采用。但实践表明,毒丸术对目标公司股价和股票收益的影响甚微。




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又称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进行敌意收购的收购公司一般被称作“黑衣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