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课程建设资料
    • 1.1 课程开发
      • 1.1.1 建设规划
      • 1.1.2 实施标准
    • 1.2 教学团队
      • 1.2.1 课程负责人
      • 1.2.2 团队成员
      • 1.2.3 师资培养计划与措施
      • 1.2.4 师资培训学习情况
    • 1.3 课程设计
      • 1.3.1 理实教学比
      • 1.3.2 教学方法
      • 1.3.3 课程思政融入案例
      • 1.3.4 选用教材
    • 1.4 课程资源
      • 1.4.1 近一学期完整教案一览
      • 1.4.2 近一学期课件一览
      • 1.4.3 教学微课视频建设一览
      • 1.4.4 思政案例-问题库
      • 1.4.5 试题库建设一览
      • 1.4.6 教材建设
    • 1.5 课程教学
      • 1.5.1 教学课堂活动与课下活动情况
      • 1.5.2 教学执行度
      • 1.5.3 课程考核
        • 1.5.3.1 考核大纲
        • 1.5.3.2 过程性评价数据
        • 1.5.3.3 考核分析
    • 1.6 课程成效
      • 1.6.1 教学质量
      • 1.6.2 教研教改
      • 1.6.3 教研活动记录
      • 1.6.4 能力提升
      • 1.6.5 在线开放
  • 2 模块一 中药药剂学认知
    • 2.1 课件
    • 2.2 中药药剂学认知-微课
    • 2.3 中药药剂学-说课程-微课
    • 2.4 单元作业
    • 2.5 讨论
  • 3 模块二 中药调剂技术
    • 3.1 项目一 调剂设施和工具-微课
    • 3.2 项目二 审方与计价-微课
    • 3.3 项目三 调配复核-微课
    • 3.4 项目四 发药-微课
    • 3.5 项目五 煎药-微课
    • 3.6 项目六 饮片、中成药调剂-微课
    • 3.7 项目七 中药饮片贮藏与养护-微课
    • 3.8 思政园地
  • 4 模块三  中药药剂通用技术
    • 4.1 项目一 制药卫生
      • 4.1.1 课件
      • 4.1.2 单元测试
    • 4.2 项目二 制药用水
      • 4.2.1 课件
    • 4.3 项目三 粉碎、过筛与混合
      • 4.3.1 课件
      • 4.3.2 单元测试
      • 4.3.3 讨论
    • 4.4 项目四 中药浸提、浓缩与干燥
      • 4.4.1 课件
      • 4.4.2 讨论
    • 4.5 项目五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 4.5.1 课件
    • 4.6 项目六 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管理
      • 4.6.1 课件
  • 5 模块四  中药固体(半固体)制剂技术
    • 5.1 项目一 散剂
      • 5.1.1 课件
      • 5.1.2 散剂视频-脚气粉的制备-微课
      • 5.1.3 单元作业
      • 5.1.4 讨论
    • 5.2 项目二  颗粒剂
      • 5.2.1 课件
      • 5.2.2 颗粒剂-微课
      • 5.2.3 制备湿颗粒-微课
      • 5.2.4 药厂颗粒制备与包装-微课
      • 5.2.5 单元作业
    • 5.3 项目三  胶囊剂
      • 5.3.1 课件
      • 5.3.2 胶囊剂-微课
      • 5.3.3 单元作业
    • 5.4 项目四  片剂
      • 5.4.1 课件
      • 5.4.2 旋转式多冲压片机的拆装-微课
      • 5.4.3 片剂的包衣-微课
      • 5.4.4 片剂制备案例
      • 5.4.5 讨论
      • 5.4.6 单元作业
    • 5.5 项目五  丸剂
      • 5.5.1 课件
      • 5.5.2 蜜丸的传统制作-微课
      • 5.5.3 蜜丸的机械生产要点-微课
      • 5.5.4 蜜丸的机械生产实践-微课
      • 5.5.5 大山楂丸-微课
      • 5.5.6 十全大补丸手工制作要点-微课
      • 5.5.7 十全大补丸手工制作实践--微课
      • 5.5.8 制丸案例
      • 5.5.9 单元作业
      • 5.5.10 讨论
    • 5.6 项目六  外用膏剂
      • 5.6.1 课件
      • 5.6.2 雪花膏的制备-微课
      • 5.6.3 单元作业
    • 5.7 项目七 栓剂
      • 5.7.1 课件
      • 5.7.2 栓剂(案例引入)-微课
      • 5.7.3 栓剂的制备视频-微课
      • 5.7.4 单元作业
  • 6 模块五  中药液体制剂技术
    • 6.1 项目一 浸出制剂
      • 6.1.1 课件
      • 6.1.2 浸出制剂-微课
        • 6.1.2.1 二冬膏的制备
        • 6.1.2.2 四款常用膏方-制备视频
      • 6.1.3 创业项目
        • 6.1.3.1 药香堂创业项目-酸梅汤、黄芪精茶、姜苏茶
      • 6.1.4 单元作业
      • 6.1.5 讨论
    • 6.2 项目二 液体制剂
      • 6.2.1 课件
      • 6.2.2 樟脑醑的制备
      • 6.2.3 单元作业
      • 6.2.4 实验设计
    • 6.3 项目三 灭菌液体制剂
      • 6.3.1 课件
      • 6.3.2 滴眼剂-视频
      • 6.3.3 单元作业
      • 6.3.4 讨论
  • 7 模块六 其他中药制剂技术
    • 7.1 项目一 其他制剂
      • 7.1.1 课件
      • 7.1.2 单元作业
      • 7.1.3 讨论
    • 7.2 项目二 中药气体制剂
      • 7.2.1 课件
      • 7.2.2 单元作业
    • 7.3 项目三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 7.3.1 课件
      • 7.3.2 单元作业
  • 8 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药香堂
    • 8.1 走进药香堂
    • 8.2 药香堂产品介绍
    • 8.3 药香堂活动
    • 8.4 药香堂申报书
项目四  片剂

一、片剂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的片状固体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其外观既有圆形的,也有异形的(如椭圆型、三角形、菱形等)。

(一)片剂的特点

1.优点:

(1)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

(2)化学稳定性较好,因为体积较小、致密,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必要时通过包衣加以保护;

(3)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

(4)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

(5)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以满足临床的不同需要。

2.缺点:

(1)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2)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

(3)如含有挥发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分类

    根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用片剂、口腔用片剂、皮下给药片剂、外用片剂等。

    按照包衣物料或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等。如牛黄解毒片、银黄片、盐酸黄连素片、呋喃妥因片等。

1.口服用片剂

(1)普遍压制片:指是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未包衣的常释片剂。与包衣片相对而言,亦称为素片或片芯,其片重一般为0. 1~0. 5g,,服用时以水送下,经胃肠道吸收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2)包衣片: 在普通片的表面包有衣膜的片剂。 根据包衣物料的不同,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及肠溶衣片等。

(3)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崩解剂是指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有机酸成对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片剂崩解。应用时将片剂放入水杯中崩解后饮用。作泡腾片的药物是水溶性的,如维生素C泡腾片。

4)咀嚼片: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常加入蔗糖、薄荷、食用香料等以调整口味,适于小儿服用,对于崩解困难的药物制成咀嚼片可有利于吸收。

(5)分散片:遇水可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加水中分散后饮用,也可咀嚼或含服。分散片中的药物主要是难溶性的。其特点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如罗红霉素分散片、阿司匹林分散片。

(6)缓释片: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制剂。

(7)控释片: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制剂。

缓、控释片的共同点: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治疗作用时间长;     

缓、控释片的区别:控释片比缓释片的血药浓度更平稳。

PPT展示普通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药时曲线的比较。

教师举例:如硝苯地平普通片剂一天给药次数为4-6次,缓释片为2次,控释片为1次。

(8)多层片:指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的药物或辅料,这样可以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或者达到缓释、控释的效果

(9)口崩片:系指口腔中不需要水即能迅速崩解或溶解的片剂。适合吞咽困难的人群。口崩片为新型口服剂型,采用微囊技术。

2.口腔用片剂

(1)舌下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急症的治疗,因此,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药物由舌下黏膜直接吸收,不但可以防止胃肠液pH值及酶对药物的不良影响,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2)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缓慢溶化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片剂。含片中的原料药物一般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等作用。

(3)口腔贴片:系指粘贴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常用于口腔及咽喉疾病的治疗。适用于肝脏首过作用较强的药物。如甲硝唑口腔粘贴片、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

3.外用片剂

(1)可溶片: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应溶解于水,溶液可带乳光,供外用、含溯等。

(2)阴道片:系指置于阴道内使用的片剂。阴道片和阴道泡腾片的形状应易置于阴道内,可借助器具

将阴道片送人阴道。阴道片在阴道内应易溶化、溶散或融化、崩解并释放药物,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作用,也可给予性激素类药物。具有局部刺激性的药物,不得制成阴道片。

二、片剂的质量要求

   片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料药物与辅料应混合均匀。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的片剂,应根据原料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宜方法使其分散均匀。

    2.凡属挥发性或对光、热不稳定的原料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采取遮光、避热等适宜方法,以避免成分损失或失效。

    3.压片前的物料、颗粒或半成品应控制水分。

    以适应制片工艺的需要,防止片剂在贮存期间发霉、变质。

    4.根据依从性需要片剂中可加入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等,

    5.为增加稳定性、掩盖原料药物不良臭味、改善片剂外观等,可对制成的药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对一些遇胃液易破坏、刺激胃黏膜或需要在肠道内释放的口服药片,可包肠溶衣。必要时,薄膜包衣片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6.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

    以免包装、运输过程中发生磨损或破碎。

    除另有规定外,非包衣片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通则0923)的要求。

    7.片剂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要求。

    8.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等应符合要求。

    9.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生物制品原液、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应符合相关品种要求。